收到普信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先别急,这5件事比还款更紧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普信贷款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信用要毁了”“...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半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短短几十个字,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第一反应就是:糟了,是不是真逾期了?会不会上黑名单?工作保不住了怎么办?
别慌!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是所有“逾期短信”都代表你真的违约了,但也不是所有短信都可以置之不理。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冷静判断,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一步步拆解这个让人焦虑的“贷款逾期”困局。比还款更重要的是搞清楚真相,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你收到的那条短信,来源可能有三种:
第一步不是急着打钱,而是验证信息真实性!
怎么做?
👉 打开对应平台的官方App,查看还款状态;
👉 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别信短信里的号码!)核实;
👉 查看银行卡扣款记录,确认是否已成功划款。
记住一句话:凡是让你立刻扫码、点击链接、转账到私人账户的,99.9%是骗局。
如果你确认确实是自己忘了还,或者资金紧张没能按时还上,也别崩溃,法律上有个概念叫“轻微违约”,只要处理得当,完全有机会补救。
建议你立刻做三件事:
我接手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因为一笔2万元的网贷晚还了5天,结果每天接到20多个催收电话,最后连他80岁的老母亲都被打电话恐吓:“再不还钱就把你儿子的照片发网上!” 更离谱的是,对方还伪造了一份“法院传票”发给他。
这已经不是催收了,这是赤裸裸的违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任何催收行为都不得:
一旦遇到这些情况,立刻录音、截图、报警,并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我的当事人张先生,某国企员工,信用一直良好,去年6月,他通过某知名网贷平台借款5万元,每月按时还款,某天深夜,他突然收到短信:“您的贷款已逾期7天,即将上报央行征信。”
张先生懵了,明明前一天刚还完款,他立刻登录App,发现还款记录显示“失败”,而银行卡却被扣了两次款!
他赶紧联系客服,对方推诿说是“系统升级”,一周后,他查询征信报告,发现自己名下竟真有一条“逾期记录”。
我们介入后,调取了银行流水、平台操作日志,发现是平台技术故障导致重复扣款+未更新还款状态,我们向监管部门投诉,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平台删除不良征信、赔偿精神损失。
结果:平台道歉、修复征信、赔偿8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你是守约的一方,也可能被系统错误拖入信用危机,而你的权利,必须靠证据和法律去争取。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三条: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解除合同,但若借款人已按期还款,贷款人不得无故认定逾期。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任何组织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等不当手段。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更正。
朋友们,贷款本身不可怕,逾期也不一定是终点,真正可怕的是——你在慌乱中做出错误决定,或是默默承受本不该属于你的污点。
面对“逾期短信”,请记住这五句话:
信用是你在这个数字时代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建立需要十年,毁掉可能只是一条短信的时间,但只要你懂法、用法、敢于捍卫,它就永远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我是张律师,专注金融纠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愿你每一次借贷,都能安心开始,体面结束。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先别急,这5件事比还款更紧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很多朋友私信我,说半夜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立即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