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看这几点,90%的人都被套路过!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移交法务处理!”语气严厉得像法院传票,时间、金额、甚至身份证号都写得清清楚楚,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心出汗?生怕自己真忘了还哪笔钱?

别急,先深呼吸——这类短信,十有八九是诈骗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看这几点,90%的人都被套路过!

我做律师十几年,经手过太多类似的案子,很多人不是没钱还,而是被一条看似“官方”的短信吓得六神无主,结果一步步掉进骗子的圈套,今天我就用大白话,跟你掰扯清楚:怎么一眼识破假逾期通知?遇到真的逾期又该怎么办?别让情绪牵着鼻子走,法律才是你最硬的底气。


真假逾期短信,三招辨真假

第一招:看发送号码。
正规金融机构发来的通知,从来不会用普通的11位手机号,更不会是+82、+65这种境外号码,它们通常通过短信号码端口(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发送,而且会明确标注机构名称,【平安银行】”“【微众银行】”,如果你收到的是“130xxxx1234”这种私人号码发来的“紧急催收”,基本可以判定是骗子。

第二招:看内容是否带链接或二维码。
真正的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绝不会在短信里让你“点击链接还款”或“扫码核实身份”,这是典型的钓鱼手段,点进去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银行卡余额清零。所有要求你点链接、输密码、授权APP的操作,一律视为高危行为

第三招:查证渠道必须官方。
哪怕短信写得再真实,你也得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打开你常用的贷款APP,或者拨打客服电话(一定是官网查到的号码,不是短信里给的),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怕尴尬、怕催收,不敢打客服,结果被冒充“法务部”的骗子骗走了几千块。


那如果是真逾期呢?别慌,法律给你留了退路

现实中,确实有人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导致暂时还不上贷款,这时候,坦诚沟通比逃避强一万倍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人确实有还款义务,但债权人(也就是贷款平台)也必须依法催收,他们不能辱骂、威胁、群发你的欠款信息,更不能爆通讯录骚扰你亲友,这些都属于违法催收,你可以录音、截图,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更重要的是,你有权协商分期或展期,很多平台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诉讼程序——耗时耗力,只要你主动联系,说明困难,拿出还款诚意,大部分都能达成个性化还款方案。


以案说法:李女士差点被“逾期短信”骗走两万五

去年年底,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网贷平台借款58,000元已逾期17天,即将上报央行征信,点击链接立即处理。”她记得自己确实借过一笔钱,但以为还清了,她一紧张,点了链接,进入一个和原平台界面几乎一模一样的页面,输入了身份证、银行卡和验证码。

不到十分钟,卡里2.5万元被转走,她这才意识到不对,赶紧报警,我们介入后发现:那个链接是伪造的“高仿网站”,而所谓的“逾期记录”根本不存在,警方通过资金流向锁定了诈骗团伙,但钱已经难以追回。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痛心——如果她当时打个官方电话确认,悲剧就不会发生


法条链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支持。
  2.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3.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

朋友们,面对“贷款逾期”短信,不怕真问题,就怕假恐慌
真的逾期不可怕——你可以协商、可以延期、可以依法抗辩;
假的通知才最危险——它利用你的焦虑,精准打击你的软肋。

记住我的三句话:
👉不轻信陌生短信
👉不点击任何链接
👉有问题找官方渠道

法律从不惩罚诚实的人,但也不会保护盲目的信任,保持清醒,守住底线,你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财务人生。

我是张律,一个不说套话、只讲干货的律师,下次再见,希望你是来咨询“怎么合理规划债务”,而不是问我“钱被骗了还能不能要回来”。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看这几点,90%的人都被套路过!,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宣布判决?宣布后你该知道的关键事项
« 上一篇5分钟前
×
07
2025 10

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看这几点,90%的人都被套路过!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