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就慌了?别急,先看这几点!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突然“叮”一声,跳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申请的消费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承担法律责任。”紧接着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生怕自己真忘了还哪笔账...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或者更吓人一点:“因您长期拖欠贷款,我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案号XXXX,请速联系处理!”
手机一震,心也跟着一紧,尤其当你最近确实办过贷款、刷过信用卡,哪怕只是迟还了一两天,看到这种字眼都会瞬间头皮发麻——难道真被记上征信了?会不会被告上法庭?家里会不会被上门催收?
先别慌,今天咱们不讲干巴巴的法条,也不甩专业术语,我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掏心窝子跟你说说:这种短信到底靠不靠谱?你是真逾期了,还是被人当韭菜割了?
现在冒充金融机构发短信的骗子太多了,他们专挑你心虚的时候下手,记住几个关键点,帮你快速识别是不是诈骗:
看落款和号码
正规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的通知,通常通过官方短信号码(比如95开头或106开头的统一服务号),不会用个人手机号乱发,如果你收到的是“170”“171”这类虚拟运营商号码,基本可以判定是骚扰甚至诈骗。
是否具体
真正的逾期通知会明确告诉你:哪笔贷款、金额多少、逾期几天、剩余本金、还款账户……而假短信往往是模糊话术:“您的贷款”“即将起诉”“影响征信”,就是不说细节。
有没有威胁恐吓语气?
“再不还钱就去你老家贴大字报!”“已经报警抓你了!”——这些一听就不合法,正规机构绝不会用人身威胁、羞辱性语言催收,一旦出现这类措辞,99%是非法催收或诈骗。
能不能查到记录?
最简单的办法:打开对应的APP或登录官网,查自己的还款状态,如果系统里显示正常还款、无逾期,那这条短信就是假的,直接拉黑举报!
也有人确实是忘了还款,或者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逾期一两天,这时候怎么办?
别怕,法律是有温度的。
短期逾期≠立即上征信,根据央行规定,大多数银行对信用卡和贷款都有“宽限期”,一般是3到5天,只要在这个期限内补上,就不会上报征信系统。
就算真的逾期了,也要看程度。
所以啊,哪怕你真逾期了,也千万别被一条短信吓得乱转账、乱加QQ群“协商还款”,冷静下来,主动联系官方客服,说明情况,很多时候都能申请延期、分期,甚至减免部分利息。
去年年底,杭州的李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您在某网贷平台借款8万元逾期未还,已被列入失信名单,请点击链接处理。”
她心里咯噔一下——自己去年确实借过一笔钱,虽然早就还清了,但看到“失信名单”四个字还是慌了神,她点开链接,跳转到一个长得特别像官方页面的网站,提示她需要缴纳“征信修复保证金”1.8万元才能解除黑名单。
幸好她多留了个心眼,打给该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结果人家告诉她:账户早已结清,从未发送此类短信,链接是假冒的!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这是一个专门伪造贷款平台界面的诈骗团伙,利用人们对征信的恐惧心理实施精准诈骗,李女士庆幸没转钱,不然损失惨重。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越是让你着急操作的,越要慢下来查证。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明确规定: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手段;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正常生活;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信息。
还有《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换句话说,那些天天给你发恐吓短信、打电话爆通讯录的人,很可能已经违法了,你不是只能忍气吞声,你是有权投诉、举报、甚至反诉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
在这个人人负债的时代,偶尔逾期不可耻,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面对问题时的恐慌和无知。
记住这三点:
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一次逾期就抛弃你,但如果你因为一条假短信就被吓到自乱阵脚,那就真的输了。
稳住心态,看清真相,依法维权——这才是成年人面对危机最体面的方式。
下次再收到“贷款逾期”短信,不妨笑着对自己说一句:
“我又没欠你钱,你喊破喉咙也没用。”
你有没有接过这样的短信? “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并采取法律措...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