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网贷批量起诉总被法院驳回?真相在这儿!
最近啊,咱们总能听说一些网贷平台扎堆起诉借款人的事儿,也就是所谓的“批量起诉”,按理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怪就怪在,不少这类批量起诉的案子,最后都被法院给驳回了,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到底是为啥...
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留言,说自己被网贷坑得苦不堪言,利息高、手续费杂,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法院起诉,结果却被驳回了,这心里别提多憋屈了,为啥起诉网贷这么难,法院还老驳回呢?今天我就结合平时办案的经验,跟大伙儿好好说道说道这里面的门道,希望能帮到正处于迷茫中的你。
很多人觉得,我明明是受害者,手里也有借款合同、还款记录,怎么法院就不受理,或者受理了又给驳回了呢?这里面可能踩了不少“坑”。
第一个常见的坑:被告找不对,等于白费力。你以为你告的是那个APP上显示的网贷平台A,但实际上,真正给你放款的可能是平台背后的某个小贷公司B,甚至是一家你听都没听过的投资公司C,更有甚者,有些网贷是“助贷”模式,平台只是中介,实际出借人可能是一堆自然人,这种情况下,你起诉状上的被告信息如果跟实际放贷主体对不上,法院很可能就以“被告不明确”或者“被告不适格”为由驳回你的起诉,这就好比你去派出所报案,说张三偷了你的钱,但警察一查,作案的是李四,你说这案怎么立?
第二个常见的坑:证据不足,口说无凭。你说利息太高,超过了国家规定?那好,你得拿出证据来证明啊!借款合同、每一笔的放款记录、还款记录、平台的收费明细(什么砍头息、服务费、担保费、违约金都得算上)、跟平台客服的沟通记录……这些都得整理得明明白白,能清晰地算出来对方到底收了你多少利息,综合年化利率是多少,如果你的证据东拼西凑,关键数据缺失,或者根本证明不了你主张的事实,法院也很难支持你,总不能光凭你说“我觉得利息高”吧?
第三个常见的坑:诉讼请求不明确或者不合理。有些朋友起诉,上来就说“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返还多收的利息”,但具体多收了多少?怎么计算出来的?依据是什么?都没写清楚,或者,诉讼请求写得天马行空,要求这要求那,有些根本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比如要求平台公开道歉、下架产品之类的,这些也可能导致起诉被驳回或者部分请求不被支持。
第四个常见的坑:过了诉讼时效。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如果你觉得网贷有问题,权益受到侵害了,得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去主张,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如果你拖了好几年才想起来去起诉,对方一旦提出时效抗辩,法院审查后发现确实过了时效,那你的官司基本上也就没戏了。
以案说法:
就说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个当事人,姓李,我们叫他老李吧,老李几年前在一个网贷平台借了5万块,分36期还,每期还2500多,算下来总利息差不多4万多,年化利率远超当时的法定上限,老李越还越觉得不对劲,后来干脆不还了,平台催收了一阵子,老李被催得没办法,就自己写了个起诉状去法院告平台,要求确认借款合同无效,返还已支付的超过法定利率的利息,结果呢?法院立案后没几天就驳回了他的起诉。
为啥呢?我帮他一看材料,问题就出来了,他起诉状上写的被告是那个网贷APP的运营公司,但他提供的借款合同里盖的章,却是另一家外地的小贷公司,这就属于“被告不适格”,他虽然有还款记录,但平台收取的各种“服务费”、“管理费”他没单独列出来,也没提供这些费用的计算依据,导致法院无法清晰核算他的实际借款成本和利率,他的诉讼请求写的是“确认合同无效”,但根据他的情况,合同未必是全部无效,可能只是超过法定利率部分的约定无效,或者属于可撤销的情形,诉讼请求的方向也有点问题,后来,我们帮老李重新梳理了证据,明确了真正的放贷主体,调整了诉讼请求,最终案子才得以顺利审理。
法条链接:
(【此处应插入相关法条链接,实际应用中可搜索“中国法律法规数据库”或“北大法宝”等权威网站获取准确链接】)
律师总结:
所以啊,大伙儿起诉网贷被驳回,千万别灰心,也别觉得是法院不给老百姓做主,很多时候,是咱们自己在准备阶段就出了岔子,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也是打程序。
核心要点就是:
如果自己实在搞不清楚这些法律程序和证据问题,别硬扛,花点钱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让他们帮你把把关,梳理梳理思路,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避免“起诉被驳回”的尴尬和损失,毕竟,专业的事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才能更有把握,希望今天说的这些,能帮到那些正在被网贷困扰的朋友们。
起诉网贷为啥总被驳回?资深律师给你捋捋关键问题!,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留言,说自己被网贷坑得苦不堪言,利息高、手续费杂,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法院起诉,结果却被驳回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