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和合同到期的区别
法律解析: 离职和合同到期是两个不同概念。离职是劳动者主动或被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合同到期则是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劳动关系可能自然终止,也可能续签延续。 性质方面,离职包含多种情...
脱岗和擅离职守本质上都指未在规定岗位履职,但脱岗强调不在岗位这一状态,擅离职守更突出未经允许私自离岗的主观行为。
从定义上看,脱岗是指在工作时间内,工作人员离开了自己原本应该坚守的工作岗位。这可能是一种客观呈现出的不在岗状态,有时可能并非完全出于主观故意。例如,工作人员因突发身体不适,在未及时请假的情况下离开岗位去买药或就医,这种情况就属于脱岗。而擅离职守则着重强调未经批准、擅自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其核心在于“擅自”,即没有经过上级领导或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就离岗,主观故意性较为明显。比如,员工为了去参加朋友聚会,在工作时间直接离开岗位,没有向任何人报备,这就是典型的擅离职守。
在行为性质方面,脱岗的情况相对复杂,可能存在一些情有可原的因素,其主观过错程度相对较轻。而擅离职守则是一种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反映出当事人对工作规章制度的漠视和不尊重,主观过错程度较重。
在后果影响上,脱岗如果及时返回岗位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可能只是受到轻微的批评教育。但如果脱岗时间较长,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也可能会面临相应的处罚。擅离职守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不仅可能导致工作流程中断、业务延误,还可能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影响。在法律层面,如果因为擅离职守引发重大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当事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在认定和处理上,对于脱岗,单位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脱岗原因后再做处理。而对于擅离职守,由于其主观故意明显,单位一般会按照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可能包括警告、记过、降职甚至开除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解析: 脱岗和擅离职守本质上都指未在规定岗位履职,但脱岗强调不在岗位这一状态,擅离职守更突出未经允许私...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