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错工资的责任谁承担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算错工资的责任承担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可能由用人单位、劳动者或双方共同承担。

用人单位承担责任的情况较为常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准确计算和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是由于用人单位财务人员疏忽、计算方法错误、系统故障等原因导致工资算错,用人单位应承担主要责任。例如,财务人员在计算加班工资时,错误套用了错误的加班工资计算系数,使得劳动者加班工资少发。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及时纠正错误,补发少发的工资,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若因工资计算错误导致劳动者遭受其他损失,如劳动者因工资少发而产生的信用卡逾期费用等,用人单位也可能需要进行赔偿。

劳动者承担责任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也存在。如果是劳动者提供了虚假的考勤记录、业绩数据等资料,导致工资计算错误,那么劳动者应承担相应责任。比如,劳动者虚报了自己的加班时长,从而使工资计算错误。不过,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前有审核的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审核不严,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次要责任。

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当双方都存在一定过错时,就可能共同承担责任。例如,劳动者提供的考勤数据存在部分误差,而用人单位在审核时又没有发现这些误差,导致工资算错。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根据各自过错的程度来分担责任。用人单位可能需要重新核算工资,按照正确的标准支付工资,而劳动者也可能需要为自己提供不准确信息的行为承担一定后果,如不再补发因错误信息而多获得的工资部分。总之,算错工资责任的承担要综合考虑具体的事实和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分享举报
工伤案法院收费标准是多少
« 上一篇2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