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于竞业禁止的期限和分类有哪些规定

普法百科1秒前1
法律解析:

我国竞业禁止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法定竞业禁止适用于特定主体,期限通常与特定关系存续期间一致;约定竞业禁止常见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竞业禁止的分类:竞业禁止主要分为法定竞业禁止和约定竞业禁止。法定竞业禁止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这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防止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其在公司的特殊地位和掌握的商业秘密,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当利益。这种竞业禁止是法律强制规定的,不需要当事人之间另行约定。

约定竞业禁止则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来约定的。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这种约定通常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竞争优势,限制劳动者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单位工作,或者自己从事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业务。

竞业禁止的期限规定:对于法定竞业禁止,其期限一般与特定的法律关系存续期间相同。比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在其担任该职务期间都需要履行。而对于约定竞业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二年,超过部分无效。这一规定既考虑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又兼顾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利和生存发展。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需要按照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以弥补劳动者因遵守竞业限制协议而可能遭受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分享举报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雇劳动者需要提前几天
« 上一篇2秒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