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致残后能拿到啥待遇?单位不给怎么办?

普法百科34秒前1

老铁们,咱们出来打工,最怕的就是啥?怕的就是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出点意外,受了工伤,轻的还好,养养就好了;可要是重的,落下个伤残,那可真是愁人,这时候,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得掰扯清楚了,工伤致残后,到底能拿到哪些待遇?万一单位不地道,该给的不给,咱又该咋办呢?别慌,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个事儿,给咱自己的权益上个“保险”。

工伤致残后,到底能拿到啥待遇?

工伤致残后能拿到啥待遇?单位不给怎么办?

咱得明白,不是说受了伤就是工伤,也不是说工伤了就一定有伤残待遇,这得有两个前提:一是认定为工伤,二是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相应的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一级最重,十级相对较轻),有了这两个“通行证”,咱才能理直气壮地去要待遇。

具体能拿到啥呢?主要有这么几块“硬骨头”,咱得啃下来: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个是国家给的“安慰奖”,也是最基本的,只要鉴定上伤残等级,就能拿到,等级不同,钱数不一样,比如一级伤残能拿到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是25个月,一直到十级是7个月的本人工资,这个“本人工资”,一般是指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这个得搞清楚。
  2. 伤残津贴:这个主要是针对一到六级伤残的老铁,如果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那基本上是退出工作岗位了,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是本人工资的90%,二级85%,三级80%,四级75%,如果是五、六级伤残,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也得按月发伤残津贴,五级是70%,六级是60%,这个钱是单位出。
  3.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俩通常是在你跟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时候拿的,具体标准各省不一样,得看你当地的规定,级别越高,这两笔钱也越多,比如有的地方,十级伤残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可能是几个月的社平工资,就业补助金也是,这笔钱对于咱重新找工作、或者自己干点啥,是个不小的支持。
  4. 其他待遇:比如停工留薪期的工资福利待遇(这个是工伤治疗和康复期间的,按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等等,这些虽然不是直接的“伤残待遇”,但也是工伤后应得的,也得算上。

万一单位不按规定给待遇,咱该咋办?

这可是个大问题,也是咱最担心的,有些单位,平时说得比唱得好听,真出了事就想耍赖皮,拖着不给钱,或者给点小钱就想打发人,遇到这种情况,咱可不能怂,也不能干等着!

  1. 先礼后兵,协商解决:咱可以先跟单位好好谈,把法律规定摆出来,告诉他应该给啥,给多少,有时候单位可能就是想蒙混过关,你把话说清楚了,他也就不敢太过分,记得谈话的时候,最好留个心眼,录音啊、或者让他写个书面东西啥的,万一后面要用到呢。
  2. 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果单位耍赖,协商不成,咱就可以去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把情况一说,他们会出面调查处理,督促单位给钱,这个渠道比较直接,也相对快一点。
  3. 申请劳动仲裁: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法律途径了,如果投诉也解决不了,或者单位还是不配合,咱就得到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去申请劳动仲裁,你得写个《仲裁申请书》,把自己的要求、事实和理由写清楚,再附上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书、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材料,仲裁委受理后,会开庭审理,然后作出裁决,这个过程可能稍微长一点,但只要证据确凿,一般都能赢。
  4. 对仲裁结果不服?去法院起诉!如果对仲裁委的裁决结果不满意,或者单位不服仲裁结果起诉到法院,那咱就得接着打法院官司了,一审不行还有二审,为了咱自己的合法权益,该走的程序咱一步都不能少。

维权要有耐心,更要有证据意识!平时工作中,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工作服,还有工伤后所有的医疗记录、诊断证明、交通费票据等等,都要好好保存,这些都是咱维权的“弹药”。


以案说法

咱来举个例子,就说老王吧,在一家机械厂上班,操作机床的时候不小心把手给卷进去了,后来被认定为工伤,经鉴定为七级伤残,老王月工资是6000块。

按照规定,老王应该拿到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13个月的本人工资,也就是6000元/月 × 13个月 = 78000元,后来老王因为手不方便,不想在原单位干了,解除了劳动合同,他还可以拿到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假设分别是10个月和15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假设当地社平工资是5000元/月),那这两笔加起来就是(10+15)×5000 = 125000元,再加上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啥的,老王总共能拿到不少钱。

结果呢,单位一看要出这么多钱,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推脱,说老王自己操作不当,只愿意给2万块钱私了,老王当然不干了,跟单位谈了好几次都谈崩了。

后来老王听了律师的建议,先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单位还是拖着,于是老王就果断申请了劳动仲裁,把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书、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啥的都提交上去了,仲裁委经过审理,最后裁决单位要支付老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和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各项费用共计20多万,单位不服,又上诉到法院,法院最终还是支持了老王的请求,老王虽然前前后后忙活了大半年,但最终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赔偿,也算没白折腾。

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工伤致残后,待遇是法定的,单位不能想给就给,想不给就不给,只要咱们走对了程序,证据充分,就能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条链接

咱老百姓说话得有依据,特别是这种法律事儿,下面这几条您可得记牢了,都是咱维权的“尚方宝剑”: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七条:这几条是核心中的核心,详细规定了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时,分别享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和支付方式,比如一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27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是7个月。
  2.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这条说了,如果用人单位没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职工发生工伤后,所有的工伤保险待遇都由用人单位承担,单位没交社保,不是他们不赔钱的理由,反而更要他们自己掏腰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部法律规定了劳动争议(包括工伤待遇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就是劳动仲裁。

如果您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可以自己上网搜一下这些法条,或者咨询专业的律师。


律师总结

老铁们,工伤致残待遇,听起来复杂,其实捋清楚了也没那么难。

核心就两条:

  1. 弄明白自己能拿啥:先认定工伤,再做伤残鉴定,然后根据伤残等级对照《工伤保险条例》,算出自己应得的各项待遇,心里要有个数。
  2. 单位不给就勇敢去要:别害怕,别退缩,先协商,再投诉,最后仲裁、诉讼,一步步来,关键是要保留好所有证据,这是您维权成功的基石。

咱们劳动者用汗水和辛劳为单位创造价值,受伤了,获得应有的赔偿和待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是法律赋予咱们的权利!任何单位想逃避责任,都是行不通的。 能帮到大家,万一真遇上这种事,别慌,按我说的步骤来,积极维权,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咱劳动者的权益,必须得攥在自己手里!

工伤致残后能拿到啥待遇?单位不给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怎么顺利申请律师执业?司法局审核不通过怎么办?
« 上一篇3分钟前
×
08
2025 11

工伤致残后能拿到啥待遇?单位不给怎么办?

老铁们,咱们出来打工,最怕的就是啥?怕的就是干活的时候不小心出点意外,受了工伤,轻的还好,养养就好了;可要是重...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