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到底该怎么算?公司不给加班费怎么办?
下班时间到了,电脑还亮着;周末本该陪家人,却在工位上改PPT;凌晨两点还在回工作群的消息……更扎心的是——这些“自愿加班”没有一分钱补偿,老板一句“这是责任”、“年轻人要拼”,就把你的辛苦轻轻带过。...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一点还在改PPT,周末被临时拉进工作群开会,节假日手机不敢静音,生怕老板一个电话打来没接上?更扎心的是,干了这么多活,工资条上却从没见多出一分钱,你说:“这不是加班吗?”HR却轻飘飘回一句:“这是正常工作安排。”那一刻,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健康都被当成了免费耗材?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加班费”这件事彻底讲明白,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你作为劳动者最基本的尊严问题。

很多人以为,只要上班时间之外干活就算加班,其实不是的,法律上的“加班”,指的是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根据用人单位安排或实际需要继续工作的行为。
我国《劳动法》规定:
超过这个标准的部分,才有可能构成“加班”。
但注意!如果你自己主动留下来“卷”,比如为了表现积极自愿加班,单位没安排也没要求,那不好意思,这部分通常不计入法定加班时间,也就拿不到加班费。
所以关键看三点:
满足这三个条件,你就该拿钱了!
别再傻乎乎地以为所有加班都按1.5倍算!真正的计算方式分三种情况,每一种对应的倍数都不一样:
比如你每天本该5点下班,结果领导让你加到8点,多出来的3小时就是“平时加班”。
计算公式:
加班工资 = 月基本工资 ÷ 21.75(月计薪天数)÷ 8 × 加班小时数 × 1.5
举个例子:小李月薪6000元,某天加班3小时。
每小时工资 ≈ 6000 ÷ 21.75 ÷ 8 ≈ 34.48元
那他这3小时应得加班费:34.48 × 3 × 1.5 ≈16元
注意!这里有两个选择:要么给双倍工资,要么调休,但如果只调休不给钱,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不给调休也不给钱?那就违法了!
重点来了:如果单位不能安排补休,就必须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
比如你在周日被叫去公司做项目,也没给你调休,那你这一整天的工资就得翻倍!
这是最硬核的一条!像春节、国庆、中秋这些国家明文规定的节日,只要你上班,就必须按3倍工资支付,而且不允许以调休代替!
哪怕公司说:“节后给你放两天假。”不行!该给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为什么这么严格?因为节假日承载着社会文化和家庭团聚的意义,法律就是要保护你“过节的权利”。
现实中最常见的套路有哪些?我帮你总结几个典型陷阱:
“我们实行综合工时制,不算加班!”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是企业用来规避加班费的手段之一,但请注意:即使是综合计算工时制,超出总工时部分依然要算加班费!
“你的工资里已经包含了加班补贴。”
很多劳动合同写着“包薪制”“含加班费”,但这不能成为无限压榨的理由,如果实际加班远超预期,仍需补足差额。
打卡记录被删、系统故障……
单位故意不留痕迹?别慌!聊天记录、邮件、工作成果提交时间、同事证言,都可以作为证据。
怕维权丢工作?
根据《劳动合同法》,因主张加班费而解雇员工属于违法解除,你可以要求赔偿金(N+1甚至2N)。
小王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前端开发,合同写的是965(早9晚6,每周5天),但实际上几乎天天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周末也经常上线处理bug,公司从未支付加班费,理由是“技术岗位弹性大”。
小王忍无可忍,收集了大量证据:钉钉打卡记录、微信群里的任务指派截图、Git代码提交时间戳、离职前半年的日报文档,他还特意请同事做了书面证言。
仲裁庭审理后认定:虽然公司未明确下达“加班通知”,但从工作强度、响应频率和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来看,明显超出正常工时范围,构成事实加班,最终裁决公司支付近两年加班费共计8.3万元,并承担仲裁费用。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没有书面指令≠没有加班,只要能证明“被迫持续工作”,就有机会维权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
明确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用于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换算。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朋友们,加班费从来不只是几块钱的事,它背后是你的时间、健康、家庭生活和人生选择权,很多年轻人总觉得“年轻就该拼”,可拼到最后才发现,身体垮了,感情淡了,钱还没拿到。
我想告诉你的是:合法争取权益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自己负责。
下次当你又要熬夜赶工时,不妨问一句:“这份付出,有没有对应的回报?”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该考虑行动了——保存证据、沟通协商、申请仲裁,一步步来,不怕慢,就怕停。
法律站在你这边。
你流的每一滴汗,都不该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黑夜中。
别让“敬业”成为剥削的遮羞布。
你值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也配得上应有的回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一点还在改PPT,周末被临时拉进工作群开会,节假日手机不敢静音,生怕老板一个电话打...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