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修基金怎么算?搞懂这笔房子养老金,别再被物业牵着鼻子走!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住进小区几年,突然收到一张通知单:“本年度大修基金需缴纳XXX元,请于X日前缴清。”你一头雾水:这钱是干啥的?为啥要交?到底怎么算出来的?是不是物业想多收钱? 别急,今天咱们就...
某天突然收到物业通知,“小区要动用大修基金了,大家签字同意一下”,你一看金额,几万甚至几十万,心里“咯噔”一下——这钱到底是谁出的?怎么算的?我交了多少?以后还得交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大修基金”这件事从头说到尾,它不是什么神秘账户,也不是物业想收就收的“额外费用”,而是一笔属于全体业主的“房子养老金”。
很多人把大修基金和物业费混为一谈,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简单说:
👉 物业费 = 日常保养的“医保”
👉 大修基金 = 房子老了生病做手术的“重疾险”
这笔钱,早在你买房时就已经交过了——通常在办理房产证前,开发商或住建部门会要求你把这笔钱存入指定专户,专款专用,谁也不能挪!
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我到底该交多少?”“别人交的跟我一样吗?”“以后还要补吗?”
我们分三步来说:
大修基金的初始金额,各地不一样,但基本逻辑是:
总金额 = 房屋建筑面积 × 每平方米单价
这个单价由当地住建部门或物价局定,举个例子:
如果你买了一套100㎡的高层房,在北京就得先交约1万元的大修基金。
一旦需要动用这笔钱,不是平均分摊,而是“谁的房子受影响,谁出钱”。
而且必须经过双2/3原则:
专有部分面积占比2/3以上 + 业主人数占比2/3以上 同意,才能启动使用程序。
如果账户余额不足,比如修一次电梯要20万,但账户只剩5万,剩下的15万怎么办?
法律规定:可以向相关业主再次筹集,方式有两种:
但必须经过业主大会表决通过,不能物业一句话就让你掏钱。
2022年,杭州某老旧小区电梯频繁故障,住建部门鉴定为“重大安全隐患”,建议立即更换,预算68万元。
物业提出动用大修基金,但有十几户业主反对:“我没投过票!”“我家住一楼,用不着电梯!”
结果呢?法院判了:
尽管一楼住户不常使用电梯,但电梯属于共有设施,其存在提升了整栋楼的安全性和价值,所有人都是受益者,必须按建筑面积比例分摊费用。
街道办组织业主大会重新投票,超过2/3业主同意后,顺利启用大修基金完成更换。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
大修基金不是“你想不想用”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障公共安全”的问题,法律站在公共利益这边。
《民法典》第278条:
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第2条: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业主交存的,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第22条明确:
维修资金的使用,应遵循方便快捷、公开透明、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大修基金看似遥远,实则关乎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它不是物业的“小金库”,也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而是你和邻居们共同拥有的资产。
我给各位业主三点建议:
查一查你的账户:
去当地住建局官网或政务平台,输入身份证和房号,就能查到你名下的大修基金余额,别等到要用才发现“钱不见了”。
积极参与业主大会:
别觉得投票麻烦,每一次表决,都是你在守护自己的财产权益。
警惕“代签”陷阱:
有些物业为了走流程,擅自代替业主签字动用资金,这是违法的!发现务必举报。
房子不只是砖瓦水泥,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港湾,管好大修基金,就是为未来留一条退路,为生活加一份安心。
今天你不关心这笔钱,明天可能就得自己掏腰包修电梯。
—— END ——
大修基金怎么算?搞不清这笔钱,房子住着也心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某天突然收到物业通知,“小区要动用大修基金了,大家签字同意一下”,你一看金额,几万甚至几十万,心里“咯噔”一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