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事假到底怎么扣工资?扣多了能要回来吗?一文讲透你的权益底线
家里突然有急事,不得不请个事假,结果月底发工资时傻眼了——工资条上赫然写着“事假扣款XXX元”,数额比想象中高得多,你心里嘀咕:“我只是请了两天假,怎么扣得跟白干了一样?”更扎心的是,HR还轻飘飘来一...
家里突然有急事,孩子发烧、老人住院,或者自己身体撑不住了,不得不请个事假,可一想到工资要被扣,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一请假,到手的钱是不是得“缩水”一大截?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把“事假怎么扣工资”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劳动法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了解规则,要么忍气吞声被公司多扣钱,要么冲动维权却拿不出依据,只要搞懂背后的逻辑,你就不会在请假时战战兢兢了。

首先明确一点:事假是员工因私事申请的假期,用人单位可以批准也可以不批,一旦批准,就进入了“合法缺勤”状态,但并不等于工资必须全额扣除。
关键来了:工资怎么扣,核心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以及当地工资支付规定。
举个例子,小王月薪1万元,按21.75天算日薪约459.77元,他请了一天事假,公司直接扣了500块,乍一看好像差不多,但细想不对劲——为什么比日薪还高?这就可能存在问题。
正常情况下,事假工资是按缺勤天数对应扣除基本工资部分,不能连带扣绩效、补贴、奖金等非固定收入(除非制度明确规定且合理),更不能因为请了一天假,就把全月奖金清零,这属于“惩罚性扣款”,违法!
很多公司会在《员工手册》里写:“事假每天扣日工资300%”、“事假超3天取消当月绩效奖”,听着挺唬人,但这类条款很可能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各地工资支付条例,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合法——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 程序民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
3. 公示告知**——员工签收或知晓。
如果公司没走这些流程,或者条款明显不合理(比如请一天假扣三天工资),你完全可以主张返还多扣的部分。
李女士在杭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月薪9000元,去年母亲突发脑梗,她紧急请了两天事假回老家照顾,结果发工资时发现,不仅扣了两天工资,还被取消了全月绩效奖金共3000元。
她不服,申请劳动仲裁,公司拿出《员工手册》说:“连续请假超1天,取消当月绩效。”但问题在于,这份手册从未组织员工学习,也没签字确认。
仲裁委最终裁定:事假可扣对应基本工资,但绩效奖金与出勤无直接关联,公司单方面取消属违法克扣工资,须补发3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公司不能用“内部规定”绑架员工的合法权益。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从工资中扣除赔偿,但每月扣除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3号)
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用于计算日工资和小时工资。
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二十二条
劳动者请事假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其事假期间的工资,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比例进行不当扣除。
事假可以扣工资,但只能扣对应的基本工资部分,不能连坐式处罚,比如不能因为你请了一天假,就把年终奖、餐补、交通费全砍了。
公司制度必须合法有效,光打印一份《员工手册》贴墙上不行,得经过民主程序并让员工签收,否则就是“霸王条款”。
保留证据很关键,请假记录、工资条、聊天截图、制度文件都要留着,一旦发现异常扣款,先沟通,沟通不成就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仲裁。
最后提醒一句:请假不可怕,怕的是稀里糊涂被扣钱,了解规则,才能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你不是在“求”公司给你放假,而是依法行使劳动者应有的权利。
下一次,当你拿起手机准备发请假消息时,不妨多问一句:“咱们公司的事假工资是怎么算的?”——这一问,可能就省下了几百块。
事假怎么扣工资?请一天假到底少多少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家里突然有急事,孩子发烧、老人住院,或者自己身体撑不住了,不得不请个事假,可一想到工资要被扣,心里就咯噔一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