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假怎么请才不踩雷?写错一张条,工资全泡汤!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家里突然有急事要处理,孩子发烧、老人住院、亲戚结婚,心里一急,微信上跟领导说一句“我明天得请假”,结果回头发现工资少了好几百,人事还一脸严肃地告诉你:“您这没走正式流程,算旷工。...
家里突然有急事,孩子发烧、老人住院、亲戚结婚……心里着急得不行,赶紧给领导发微信说“我明天不来上班了”,结果回头发现工资少了两百块,人事还冷冰冰甩你一句:“你那不算正式请假。”
哎,别觉得夸张,这事儿真不少见,很多人以为口头打个招呼就算请假了,其实不然,尤其在请“事假”这种非法定假期时,一纸看似简单的请假条,背后藏着的可是劳动权益的大门钥匙,今天我就以一个老律师的视角,跟你唠唠——事假到底该怎么请,才能既合情合理,又合法合规,不被公司拿捏?
先划重点:事假≠带薪假,它是员工因私事需要临时离岗,经单位批准后方可享受的一种假期,注意关键词——“经单位批准”,也就是说,公司有权批或不批。
但这不代表公司可以随便拒批,比如你父亲突发心梗送医,你申请一天事假去陪护,公司硬是不准,还按旷工处理,这就涉嫌违法了,关键在于:事由是否合理、程序是否规范、沟通是否及时。
写好一张事假条,不仅是走流程,更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别小看这张纸(或者电子审批单),它可是你和公司之间的“微型合同”,写得好,风平浪静;写得差,后患无穷,我给你拆解几个核心要素: 清晰**
别写“请假”两个字就完事,要写明“事假请假条”或“关于申请事假的说明”,让HR一眼就知道性质。
称呼规范
“尊敬的xx部门负责人”或“X总”,别用“喂”“你好啊”这种随意口吻,职场文书讲究尊重与正式。
事由真实具体
别写“家里有事”三个字打发人,要说清楚是什么事,“因母亲突发胆结石需住院手术,本人需陪同办理入院及术后照护事宜。”
真实、具体、有温度,更容易获得理解。
时间明确
写清起止日期和天数,最好附上预计返岗时间,如果情况可能延长,提前说明:“如病情变化需延长假期,将及时补交申请。”
表达态度
加一句“工作已做交接,期间保持通讯畅通”,体现责任感,再加一句“恳请批准为盼”,语气诚恳不卑微。
落款完整
姓名、工号、部门、日期一个都不能少,电子版记得保留发送记录。
✅ 示例片段:
“因家中独子高烧至39度,夜间抽搐送医,今日需全天陪护并配合检查治疗,特申请事假1天(X月X日),相关工作已交接给同事张某,并确保手机畅通可随时联系,恳请批准,深表感谢。”
看到没?这不是在“求施舍”,而是在履行告知义务的同时,展现职业素养。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平时表现不错,某天下班后接到老家电话,说奶奶摔倒骨折,他当晚买了高铁票赶回去,第二天早上用微信给主管发了一句:“家里有急事,今天请个假。”
主管回了个“嗯”,他以为没事了,结果月底发工资时发现被扣了三天事假工资,年底评优还被刷下来,理由是“考勤记录显示旷工”。
我们调取聊天记录发现:没有明确请假类型、无具体时间、无书面申请痕迹,公司在制度里写明“未提交正式请假流程视为旷工”。
虽然小李有车票和医院记录证明行程真实,但因为缺乏正式申请行为,仲裁委最终认定公司扣薪合法,他白跑了趟医院,还寒了心。
你看,感情是真的,事也是真的,可程序错了,法律就不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 所以公司若规定“未按规定请假视为旷工”,且该制度经民主程序公示,则具有约束力。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工资。
→ 这意味着事假是无薪的,但不能因此克扣其他应得报酬。
《民法典》第八条强调“公序良俗”,若员工因赡养、抚养、紧急医疗等正当理由请假,单位拒绝可能违背社会伦理,影响企业声誉甚至承担道义责任。
说到底,请事假不是“打声招呼就行”的私事,而是劳动关系中一项需要双向尊重的权利行使过程。
作为员工,你要学会用理性表达情感,用规范争取理解,一张写得体面的事假条,不只是为了获批,更是为自己留下证据、守住底线。
作为用人单位,也应秉持人性化管理原则,对合理事由给予必要宽容,避免机械执行制度伤了人心。
最好的职场关系,不是零摩擦,而是有规则也有温度。
下次再遇到家事缠身,请别慌张,静下心来,提笔写一张真正属于你的、有力量的事假条,它不一定能改变现实,但一定能守护你的尊严与权益。
——一位不愿看到员工吃亏的老律师
事假怎么请才不踩坑?写错一张假条可能扣工资还惹麻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家里突然有急事,孩子发烧、老人住院、亲戚结婚……心里着急得不行,赶紧给领导发微信说“我明天不来上班了”,结果回...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