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突然说你贷款严重逾期?先别慌,搞清这5件事再行动!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间——手机“叮”一声,低头一看,一条短信冷冰冰地躺在屏幕上:“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漏了一拍,明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一条短信冷不丁弹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
那一刻,心跳可能直接飙到120,脑子里全是问号:我没借钱啊?还是记错了还款日?还是……有人冒用我的身份贷款了?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短信时,普通人最该做的三件事是什么?怎么避免被坑、被误伤,甚至被起诉?
很多人一看到“严重逾期”四个字,立马手忙脚乱去转账,生怕上了征信黑名单,但我要提醒你:越紧急,越要冷静。
这类短信90%以上是诈骗或系统误判,正规金融机构发逾期通知,不会只靠一条孤零零的短信,他们通常会通过官方App推送、电话提醒、书面函件、甚至上门催收(在合法范围内)等方式多渠道通知。
第一反应不是还钱,而是——查!
打开对应的银行App、贷款平台账户,或者直接打官方客服电话(注意:不是短信里的号码,是官网公布的号码),核实这笔贷款是否存在、是否是你本人申请、当前状态如何。
是系统数据延迟导致“显示逾期”,实际你已经还了;也可能是别人冒名贷款,黑产利用你的身份信息做了非法借贷。
假设你查完发现:哎,还真有一笔贷款没还,那接下来怎么做?
别硬扛,也别装死,第一时间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争取“宽限期”或“非恶意逾期证明”,很多平台对首次逾期、金额不大、态度积极的用户,是可以协商免除罚息、不上报征信的。
记住一句话:主动沟通,永远比被动等待强。
这种情况更复杂,可能是亲戚朋友拿你身份证办了贷款,也可能是信息泄露被冒用,这时候你要立刻做三件事:
这类案件我代理过不少,关键在于证据链完整,比如你能证明贷款申请当天你人在外地、从未签署文件、生物识别信息不符等,胜算就很大。
有些短信会附带一个链接,写着“点击立即还款”或“查询详情”,千万别点!这是典型的钓鱼网站,点进去轻则泄露银行卡信息,重则被远程操控手机。
正确做法是:拉黑号码、截图保存、举报至工信部或反诈中心。
我曾代理过一位张女士的案子,她突然收到某消费金融公司发来的逾期短信,称她名下有一笔5万元贷款已逾期90天,即将起诉。
可张女士根本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她吓得不行,差点按短信提示扫码还款,幸好她先打了我电话。
我们调取了贷款申请记录,发现:
我们迅速向警方报案,并向银保监会投诉,最终查明:是她前同事盗用其身份证复印件,在第三方助贷平台办理了贷款,法院判决:贷款合同无效,张女士无需承担还款责任,征信记录也被更正。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条短信就自我认罪,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又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如果你的身份被冒用贷款,这不仅是民事侵权,还可能涉及《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的“盗用身份证件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收到“贷款严重逾期”短信,就像听到火警铃声——它提醒你有危险,但不一定真的着火。
真正的成熟,是在慌乱中保持清醒。
第一步,不信不点不转账;
第二步,查证溯源找真相;
第三步,该沟通沟通,该维权维权。
法律永远站在事实和正义这一边,你不需要完美无缺,只需要不放弃追问的权利。
下次再收到这种短信,不妨深呼吸,对自己说一句:
“我怕什么?我又没欠债,也没做亏心事。”
拿起电话,拨通官方客服——这才是最硬的底气。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短信突然说你贷款严重逾期?先别慌,搞清这3件事再行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刷手机,一条短信冷不丁弹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