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贷款逾期调查通知短信,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名下的贷款已严重逾期,现启动司法调查程序,请于24小时内联系客服处理,否则将上报征信并追究法律责任。”语气严厉、措辞吓人,搞得人心惶惶,有人吓得立刻打电...
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请尽快还款,否则将追究刑事责任!”——一看这消息,心跳直接飙到120,赶紧打电话问客服,结果对方说“没发过这种短信”,这时候人就懵了:到底是谁在吓唬我?这算不算诈骗?会不会真的坐牢?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作为一名干了十几年金融纠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律师,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所谓的“贷款逾期报案通知”短信,根本不是真的!而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心理战。
先说结论: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短信单方面通知你“已报案”或“即将抓人”。这种措辞夸张、语气威胁的短信,99%是催收外包公司、第三方平台甚至诈骗团伙在施压。
真正的法律程序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真逾期了,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会先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提醒你还款;如果长时间不还,才会进入法务流程——比如委托律所发《律师函》,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而“报案”这件事,指的是涉嫌刑事犯罪,比如恶意透支信用卡金额较大且拒不归还,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但请注意:民事借贷纠纷≠刑事犯罪。多数普通贷款逾期属于合同违约,走的是民事途径,根本轮不到公安介入,一句“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听着吓人,实则漏洞百出。
更离谱的是,有些短信连公司名称都不写,只留个模糊的“XX金融”,点进去链接还是钓鱼网站,目的就是让你慌乱中转账还款,甚至泄露个人信息,这就是典型的“软暴力催收”+“信息诈骗”结合套路。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网贷逾期了8个月,某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因您长期拖欠借款,我司已于今日向户籍地派出所正式报案,若24小时内未结清欠款,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小李吓得整晚睡不着,第二天准备东拼西凑借钱还上。
幸好他多了一个心眼,先打给贷款平台官方客服核实,结果被告知:公司根本没有发送此类短信,也尚未启动任何司法程序。后来查出来,是某个第三方催收公司在用模板群发恐吓信息。
我们随后向监管部门投诉该催收行为,并依据《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要求停止不当催收,最终平台更换了合作方,小李也在协商后达成分期还款协议,避免了更大损失。
这个案例说明:恐惧最容易让人失去判断力,而骗子,专挑你最脆弱的时候下手。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79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逾期还款应承担违约责任,但不等于构成犯罪。
《刑法》第196条关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明确指出:必须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经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数额较大”等多个条件,才能考虑入刑,普通网贷逾期基本达不到标准。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第13条明令禁止:
“不得采用恐吓、威胁、侮辱、诽谤等不当催收方式,不得捏造事实谎称已报警或提起诉讼。”
也就是说,随便发个“已报案”短信,已经涉嫌违规催收,你可以依法维权!
面对这类“报案通知”短信,记住以下三点,稳住心态不吃亏:
不轻信、不回复、不点击链接
看到陌生号码发来的所谓“紧急通知”,第一反应不是慌,而是截图保存证据,然后拉黑号码。
主动联系官方渠道核实
找贷款合同上的客服电话或App内消息中心确认是否属实,一切正式法律动作,都会有书面文件送达,不会靠一条短信定生死。
遭遇恐吓可投诉维权
如果频繁收到威胁性信息,可向银保监会、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必要时还可报警处理骚扰行为。
最后再强调一遍:欠债要还,但不该被吓着还。面对压力,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法律从不只是强者手中的工具,更是普通人抵御欺凌的盾牌。
你有难处,可以谈;但拿“坐牢”吓你?那对不起,这已经不是催收,是越界了。
我是律师老张,专注解决老百姓的金融烦恼,下次我们聊聊:被爆通讯录怎么办?如何合法反制暴力催收?敬请期待。
原创声明:本文由执业律师撰写,内容基于真实案例与法律实务分析,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守护你的权益,我们在路上。
贷款逾期收到报案通知短信,是真是假?一招教你识破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不少朋友私信我,说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您名下贷款已严重逾期,我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请尽快还款,否则将追...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