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手为啥总比工资条少?个税到底怎么算的?

普法百科34秒前1

公司发的工资是12000,可银行卡里一到账,一看——才8900?中间那三千多块去哪儿了?不是被财务“吞”了,也不是HR算错了,而是——

别急着骂国家收得狠,其实只要你搞清楚税收是怎么一步步算出来的,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每一笔钱都被“精打细算”过,我就用大白话,带你把个税这件事从头捋明白,顺便告诉你,哪些钱能合法省下来,哪些坑千万别踩

工资到手为啥总比工资条少?个税到底怎么算的?


个税不是一刀切,它是“阶梯式”往上爬

很多人以为:“我月薪1万,那就按1万乘以税率交税。”错!个税是累进制,就像爬楼梯,每上一级,税率就涨一点,你赚得多的部分,才按高税率算,前面那部分还是按低税率来。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假设你每月收入15000元,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合计扣了2500元,还有每月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征点”),再加一个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那你实际要交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15000(收入)

  • 2500(五险一金)
  • 5000(基本减除)
  • 1000(专项附加)
    =6500元

这个6500元,才是你要缴税的“税基”。

根据现行的综合所得税率表,这6500元会被拆成几段来算:

  • 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 → 税率3%,速算扣除数0
  • 超过3000到12000的部分 → 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所以你的个税是这样算的:

3000 × 3% = 90元
(6500 - 3000) × 10% = 3500 × 10% = 350元
合计:90 + 350 =440元

也就是说,你这个月只交了440元个税,而不是15000×10%=1500元,看出来差别了吧?


专项附加扣除,是你最该用好的“减税神器”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懒得填,白白错过了几千块的退税机会,目前国家允许你额外扣除的项目有六项:

  1.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2. 继续教育(每月400或3600元定额)
  3. 大病医疗(年度自付超1.5万部分,最多扣8万)
  4. 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
  5. 住房租金(按城市不同,每月800-1500不等)
  6. 赡养老人(独生子女每月2000,非独生每人1000)

比如你在北京租房,有房贷,有两个孩子在上学,父母年满60岁,那你每月可以额外扣除:

1500(房租)+ 1000(房贷)+ 2000(两个孩子)+ 2000(赡养老人)=6500元

这一下,你的应税收入直接少了一大截,如果年薪20万,一年可能省下七八千甚至上万的税!

重点提醒:这些信息每年都要在“个人所得税APP”里确认或更新,否则系统默认不扣,等于主动多交钱。


年终奖怎么发?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这可是门技术活

很多人年底拿奖金,开心完了发现税交得肉疼,现在政策给了你一个选择权:年终奖可以单独计税,也可以并入综合所得一起算

一般情况下,收入不高的人适合“并入”,而年薪较高、平时税率已经上档的,反而选“单独计税”更划算。

比如你全年工资20万,年终奖5万,如果合并计算,可能部分收入跳到20%甚至25%的税率档;但如果单独计税,5万年终奖按“全年一次性奖金”政策,除以12个月后找对应税率,大概率落在10%档,能省不少。

但注意:这个优惠政策到2027年底截止,以后可能取消,趁现在还能选,一定要让公司财务给你做最优方案。


以案说法:张姐多退了6800元税,只因她做了这件事

我有个客户张姐,在外企做行政,年薪18万,去年她一直觉得税交得多,但从没管过,后来听朋友说可以申请退税,就在个税APP上试了一下。

结果她发现自己漏报了三项:

  • 她女儿上小学,可享子女教育扣除(每月1000,全年1.2万)
  • 她在北京租房住,符合住房租金扣除(每月1500,全年1.8万)
  • 她母亲年满60岁,她作为独生子女可享赡养老人扣除(每月2000,全年2.4万)

三项加起来,全年共多扣了5.4万元!这意味着她的应税收入从18万降到了约12.6万,适用税率从20%档降到10%档附近。

她不仅没补税,还退回了6800多元

她说:“我以为我只是普通上班族,没啥可退的,没想到国家早就给我留了‘红包’,只是我自己忘了领。”


法条链接(别嫌枯燥,这是底气来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国发〔2018〕41号):
    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和条件。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2号:
    延长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计税优惠政策执行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


律师总结:税不是“躲”的,而是“理”出来的

很多人一听“税务”就头大,要么觉得反正逃不掉,干脆不管;要么想找“野路子”避税,结果被稽查补税加罚款。

我要说的是:合法节税,不是钻空子,而是用好国家给你的权利,税收制度的设计本意,就是鼓励你承担家庭责任、投资自我提升、支持住房刚需。

作为普通人,你不需要成为税务专家,但至少要做到三点:

  1. 每年按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别让福利睡大觉;
  2. 年底关注年终奖计税方式,和公司沟通最优方案;
  3. 次年3月1日到6月30日之间完成汇算清缴,该退的退,该补的补,避免逾期产生滞纳金。

记住一句话:你不理税,税就理你;你懂税,税就帮你。

工资少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能省下的钱,却因为无知而白白流走,从今天起,打开个税APP,花十分钟看看自己的扣除项,也许下个月,你就能多出一顿火锅钱,甚至是一笔旅行基金。

税,从来不只是数字,它背后是你生活的选择权。

工资到手为啥总比工资条少?个税到底怎么算的?,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贷款逾期后天天收催收短信?别慌,3步教你合法应对不踩雷
« 上一篇6分钟前
×
14
2025 10

工资到手为啥总比工资条少?个税到底怎么算的?

公司发的工资是12000,可银行卡里一到账,一看——才8900?中间那三千多块去哪儿了?不是被财务“吞”了,也...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