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到账总‘缩水’个人所得税到底怎么扣?一文说清你的钱去哪了!
原创文章内容: 每个月发工资的日子,本是打工人最开心的时刻,可一看工资条,总有一项“个人所得税”让人心头一紧:“这钱到底是怎么扣的?为什么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个税扣缴...
每次发工资,看到“应发数”和“实发数”的差距,很多人一头雾水:“到底扣了哪些钱?税怎么计算的?”国内工资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公积金两大块,今天咱们重点拆解个税的计算逻辑。
个税起征点与税率表
目前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超过部分按累计预扣法计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见下表)。
月收入(扣除五险一金后)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5000元 | 0% | 0 |
5000-8000元 | 3% | 0 |
8000-17000元 | 10% | 210 |
17000-30000元 | 20% | 1410 |
公式:应纳税额 = (累计收入 - 累计免税收入 - 累计减除费用 - 累计专项扣除)×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举个栗子:小王月薪1.5万,五险一金扣2000元,专项附加扣除(如房贷、子女教育)共3000元。
他的应纳税所得额 = 15000 - 2000 - 5000 - 3000 = 5000元,适用3%税率,个税仅需150元。
2023年某公司员工老李,年终奖3.6万元,按政策单独计税,适用3%税率,缴税1080元;若奖金为36001元,则跳档至10%税率,缴税3390.1元——多发1元,多缴2310元!
律师提示:年终奖临界点(3.6万、14.4万、30万等)需格外留意,合理规划可省下“冤枉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最后提醒:税怎么计算的核心是“合法少交”,而非“侥幸不交”,遇到复杂情况(如股权激励、劳务报酬),建议咨询专业税务律师,避免踩坑!
(本文原创,禁止搬运)
工资到手的钱总比预期少?一文说清税怎么计算那些事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税怎么计算?从工资条里挖出“隐形账单” 每次发工资,看到“应发数”和“实发数”的差距,很多人一头雾水:“到底...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