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花式催收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3件事!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消息,语气都快哭了:“哥,我信用卡逾期一个月,现在手机炸了,天天收到‘最后通牒’、‘法警上门’、‘账户冻结’这种短信,连我爸妈都收到了‘您儿子已被列为失信人员’的提醒……这不是吓...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亲,您尾号8866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我们将联系您的紧急联系人,并同步征信系统哦~”
刚想翻个白眼继续睡,下一秒又来一条:“您已被列入‘失信老赖观察名单’,本年度‘诚信公民’评选已自动取消资格。”
更绝的是第三条:“我们已派无人机锁定您家楼顶,准备空投催收通知书,请注意查收。”
不是吧?现在催收都开始走幽默路线了?以前是“再不还钱就起诉你”,现在直接升级成“段子手在线营业”,可问题是——这些短信,真的合法吗?笑归笑,但背后的风险你真的清楚吗?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看似搞笑、实则暗藏玄机的话题:贷款逾期后收到的那些“神回复”催收短信,到底是创意营销,还是变相骚扰?作为借款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得说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你确实借了钱没按时还,那平台有权催收,但请注意,权利也有边界,催收不能“无下限”。
现在不少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提高回款率”,把催收短信写得像脱口秀文案——有的用网络热梗,有的模仿综艺口吻,甚至还有给你起外号的:“尊敬的‘人间蒸发侠’先生,您的账单已上线,请火速回归现实世界”。
听着挺乐呵,但仔细一品,味道不对劲了。
比如那句“已通知家人”,真通知了吗?如果没有,这就是虚假威胁;
那句“列入失信名单”,你才逾期30天,法院都没判,谁给你的权力直接“官宣”?这是误导性陈述;
更别说什么“上门泼漆”“裸照曝光”之类的恐吓话术,哪怕加个表情包伪装成玩笑,也属于违法催收行为。
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案例:有人连续三天收到催收短信,内容分别是:
你说这是搞笑?当事人差点抑郁,最后他找到我,说:“律师,我不是不还想还,但我工资被扣了,孩子要交学费,他们能不能别拿我妈开涮?”
听到这儿,我心里五味杂陈。催收的本质是提醒履约,不是心理施压,更不该拿亲情和尊严开玩笑。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小李因疫情失业导致网贷逾期两个月,某平台委托的催收公司不仅每天发十几条带表情包的“调侃式”短信,还把他借款信息编成“段子”发到一个500人的本地微信群里,标题叫《当代年轻人是如何一步步变成老赖的》。
小李发现后精神压力巨大,最终起诉该催收公司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法院审理认为:即便存在债务关系,催收方也不得公开传播借款人个人信息,不得使用侮辱、贬损性语言或虚构情节进行精神压迫。
最终判决: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并在市级媒体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幽默不是违法的保护伞,催收的“创意”一旦越界,就是侵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所以你看,那些你以为“只是开个玩笑”的短信,其实每一条都可能踩在法律红线之上。
朋友们,咱们不怕借钱,也不怕逾期一时,怕的是在困境中被人当作笑话消费。
我要明确告诉你三点: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还款可以晚一点,但尊严不能打折;生活可能难一阵子,但法律永远站在你这边。
下次再收到那种“您已被选为年度最惨借款人”的搞笑短信?
别急着笑,先截图,然后默默转发给律师朋友——
顺便问一句:“这够不够立案?”
这才叫,笑着维权,体面翻身。
贷款逾期被催收短信花式轰炸?别慌,笑完还得懂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一震,一条短信跳出来:“亲,您尾号8866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我们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