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被欠薪还被逼走?孕妈遭遇不公怎么办?

普法百科33秒前1

咱们都说,怀孕生孩子是人生大事,本应是全家欢喜、精心呵护的时候,可要是偏偏遇上公司拖欠工资,甚至变着法儿逼你离职,那可真是雪上加霜,让人心里又气又急,不知道该咋办才好。

想象一下,挺着大肚子,本来就容易累,情绪也敏感,结果呢?该发的工资迟迟不到账,生活开支、产检费用全都没着落,这时候,公司可能还会觉得你“事多”、“不能全力工作”,开始给你穿小鞋,要么调岗降薪,要么冷言冷语,目的就是让你自己受不了,主动递辞职报告,这种时候,孕妈们往往觉得特别无助,肚子里有宝宝,精力有限,怕维权过程太折腾,又怕丢了工作以后更难办

怀孕被欠薪还被逼走?孕妈遭遇不公怎么办?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拖欠工资+逼迫孕妇离职”的行为,不仅缺德,更是严重违法!孕妈们千万别被公司的强硬态度吓倒,也别觉得自己“弱势群体”就只能忍气吞声,你们肚子里的宝宝是希望,不是让公司欺负的理由!

公司拖欠工资,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管你是不是孕妇,只要付出了劳动,就有权利拿到应得的报酬,而孕妇,作为《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重点保护的对象,更是享有特殊的照顾和保护。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简称“三期”),公司是不能随便解除劳动合同的,更别说用这种卑劣手段逼迫离职了。他们这么做,就是算准了有些孕妈脸皮薄、怕麻烦,想钻空子,逃避责任和应有的补偿。

那遇到这种糟心事,孕妈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别慌,记住以下几点,勇敢维权:

建议参考:

  1. 第一时间收集和固定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
    • 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标准、欠薪事实)。
    • 考勤记录、工作邮件、聊天记录(证明你正常工作)。
    • 公司拖欠工资的通知、承诺付款的记录(录音、微信、短信都行)。
    • 逼迫你离职的相关证据(比如调岗降薪的通知、领导的谈话录音、同事的证言等)。
    • 最重要的——怀孕证明(医院的诊断书、产检记录等,证明你的特殊时期)。
  2. 尝试与公司协商,但保留好协商记录。可以心平气和地(如果能做到的话)跟公司负责人谈,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明确表示拒绝不合理的离职要求,谈话时可以悄悄录音,但协商不成也别气馁,这很常见。
  3. 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带着你的证据,去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他们会介入调查,责令公司整改和支付工资,这个过程相对快捷,而且免费。
  4.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投诉后公司还是拒不支付,或者你还想主张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那就需要走劳动仲裁程序了,写好仲裁申请书,附上证据材料,提交给当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一般会在45日内结案(复杂情况可延长)。劳动仲裁是免费的!不要因为怕花钱而放弃。
  5. 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或者公司不执行仲裁裁决,你还可以拿着仲裁裁决书去法院起诉。
  6. 主张你的合法权益:
    • 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全部工资。
    • 如果是因为公司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被迫离职”,你可以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 如果公司有其他违法行为,比如未缴纳社保,还可以要求补缴社保或赔偿损失。

相关法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小编总结:

孕妈们,孕育新生命是伟大而辛苦的旅程,你们本应被温柔以待。遭遇拖欠工资和被迫离职,不是你们的错,更不是你们软弱的理由。法律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勇敢一点,拿起法律武器,不仅是为了自己和宝宝争取应得的权益,也是在告诉那些无良企业:孕妈不是好欺负的!维权过程可能会有点繁琐,但请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保存好证据,一步步来,你会发现,维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加油!你们不是孤军奋战!

怀孕被欠薪还被逼走?孕妈遭遇不公怎么办?,本文为公平法务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企业年金怎么领取?一文读懂领取条件与流程!
« 上一篇1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