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严重逾期收到催收短信,是吓唬还是真要坐牢?

金融债务35秒前1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特别慌:“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严重逾期,已经移交法务处理,再不还钱就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真的吗?我是不是要进局子了?”
说实话,这种短信我见得太多了,每次看到这类消息,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吓一跳——“不会吧?欠点钱还能坐牢?”今天我就来给你扒一扒,这背后到底是真是假,又藏着哪些法律陷阱。

咱们先说重点:普通贷款逾期本身不构成犯罪,不会直接导致坐牢,但如果你恶意逃避、转移财产、伪造资料,那就可能踩到刑法的红线了。

贷款严重逾期收到催收短信,是吓唬还是真要坐牢?

现在市面上很多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为了催你还钱,动不动就发“已立案”“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责”之类的短信,听着吓人,可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心理战,属于典型的“软暴力催收”手段,真正走到刑事程序的,极少极少。

但别以为这就没事了,虽然不坐牢,可后果一点都不少:征信黑名单、被起诉、冻结银行卡、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这些都会实实在在影响你未来五到七年的生活,孩子上学、坐高铁、甚至找份体面工作都可能受牵连。

更关键的是,一旦你被正式起诉,法院判决后仍拒不执行,这时候性质就变了,从民事违约升级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那可就是真有可能进去蹲几天了。

所以啊,收到这种短信,别光顾着害怕,也别干脆当垃圾信息删掉,正确的做法是——冷静核实、主动沟通、制定还款计划。

第一步,查清楚这笔债务到底是不是你的,有没有计算错误;第二步,联系正规客服或债权方,确认是否真的进入司法流程;第三步,如果确实还不上,尽快协商分期或展期,哪怕每个月还一点,也比彻底失联强百倍。

记住一句话:不怕逾期,怕的是装死。


📚 以案说法|他躲债三年,最后被判拘役四个月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创业失败,信用卡和网贷总共欠了18万,一开始还能勉强还点,后来干脆手机换号、搬离住所,玩起了“人间蒸发”,催收电话打不通,法院传票送不到,最后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公告送达后缺席判决。

判决生效后,执行法官查到他名下有辆车,悄悄过户给了表弟,这一操作被监控系统发现,调取流水和聊天记录后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小李不仅被追回车辆拍卖还债,还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刑事拘留,判了四个月拘役。

你说冤不冤?其实他只要早点出面说明困难,完全可以通过调解达成分期协议,但他选择了最蠢的方式——逃避,结果呢?债务没少一分,还搭上了自由。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感慨:很多人不是不想还,而是羞于面对,但法律从来不惩罚诚实的人,它只惩罚那些试图欺骗规则的人。


⚖️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必须知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等。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严禁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催收行为。

特别是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红线”,只要你被法院判了还钱,又有能力却不还,甚至故意藏匿财产,那就不再是“欠钱的是大爷”,而是“违法的嫌疑人”。


✍️ 律师总结|别让一时窘迫变成一生污点

亲爱的朋友,生活总有起落,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
那些催收短信里的“追究刑责”,90%是虚张声势;但剩下的10%,真有人因为不懂法、不回应,一步步把自己逼进了刑事门槛。

我的建议很简单:

  1. 别信短信吓唬你的话,但也别不当回事;
  2. 主动联系机构,坦诚沟通现状;
  3. 哪怕只能每月还五百,也要留下履约痕迹;
  4. 保留所有通话记录、还款凭证,关键时刻能救命。

法律的本质,从来不是惩罚弱者,而是维护秩序与诚信,你愿意面对问题,法律就会给你出路;你选择逃避,规则才会变得冰冷无情。

今天的困境,不该成为明天人生的枷锁。
勇敢一点,迈出去第一步,天永远不会塌。

我是律师老陈,关注我,带你用法律看清生活的真相。

贷款严重逾期收到催收短信,是吓唬还是真要坐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逾期记录哪里能查到?突然逾期了怎么办?
« 上一篇2分钟前
×
14
2025 10

贷款严重逾期收到催收短信,是吓唬还是真要坐牢?

最近有个朋友半夜发微信给我,语气特别慌:“哥,我刚收到一条短信,说我的贷款严重逾期,已经移交法务处理,再不还钱...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