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哪些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需明确各自的基本信息、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在劳动合同中,主体部分所涉及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是合同得以成立和履行的关键要素。 用人单位方面...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时,劳动者的工龄计算一般遵循两种情况。若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龄通常连续计算;若不符合特定条件,工龄则可能重新计算。
当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涉及用人单位合并、分立等情况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例如,A公司与B公司合并为C公司,劳动者在A公司已经工作了3年,合并后劳动者继续在C公司工作,那么该劳动者在C公司的工龄应从其在A公司入职时开始计算,即工龄为3年及后续在C公司工作的时间。
如果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主体,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也应当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这些情形包括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等。比如,原用人单位以组织委派或任命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工作调动,或者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等。
若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例如劳动者主动从原用人单位离职后再入职新用人单位,且没有证据证明是因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那么工龄一般重新计算。工龄的计算对于劳动者的权益至关重要,它涉及到年休假天数、医疗期长短、经济补偿等多方面的权益。因此,在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时,劳动者应关注自身工龄的计算情况,如有争议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第三十八条
一般工龄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第四十四条
学徒在本企业学习期间,应作本企业工龄计算,临时工、试用人员转为正式工人职员时,其本企业工龄,应自入该企业工作之日算起。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时,劳动者的工龄计算一般遵循两种情况。若新用人单位承继原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