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工费到底怎么算?打工人必看的赔偿避坑指南,算错少拿几万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上班路上被车撞了,医院躺了半个月,结果公司只给发最低工资,自己还得倒贴医药费,一问保险公司,对方轻飘飘一句:“我们只能赔医疗费。”这时候你是不是一头雾水:那我这半个月没干活,...
大家好,我是张律师,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接地气”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工龄到底怎么算?
别小看这两个字,它不光是HR档案里的一行数字,背后牵扯的是你的带薪年假、经济补偿金、医疗期、甚至退休待遇,很多人干了十几年公司,离职时才发现:哎,我这工龄怎么才算八年?明明我都在这儿干了十二年了!

问题出在哪儿?不是公司故意坑你,而是你自己没搞清“工龄”的底层逻辑。
先划重点:工龄分两种——本单位工龄和连续工龄。
举个例子:
小李2010年进A公司干了5年,2015年跳槽到B公司一直干到现在,那他在B公司的本单位工龄是9年(2015–2024),但他的连续工龄是14年,这个14年,在计算医疗期、年休假时都算数!
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换工作工龄就清零”,那是不对的,除非你中间失业半年没交社保、也没签任何劳动合同,那这段空档期就不计入连续工龄。
很多人以为只有签了劳动合同才算,其实不然,以下几种情况,法律也认:
最怕的是什么?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权主张这些时间纳入工龄。
来笔账你就吓一跳。
假设你月薪2万,连续工龄12年,单位违法解除合同,按《劳动合同法》第47条,应支付12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N)。
但如果公司只承认你“本单位工龄”8年,那你只能拿到8个月×2万=16万。
而你本该拿24万!直接差了8万!
还不止——年休假也是按累计工龄来的:
如果你实际工龄13年,但公司按5年给你批假,每年少休5天,按日薪折算,一天差不多900多块,一年就少了近5000块,十年就是5万!
这不是小数目,这是实打实的权益流失。
老王今年52岁,在制造业干了三十年,最早在国企,后来下海去了私企,中间换了三家公司,最近一家公司要裁员,协商解除合同。
HR说:“您在这儿只干了6年,最多给6个月补偿。”
老王懵了:“我干了快三十年啊!”
他来找我咨询,我们调取了他的社保记录、劳动合同、离职证明,发现:
虽然中间断了3个月,但根据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8条,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可视为连续工龄,而老王那三个月是因为公司倒闭被动离职,属于“非本人原因”。
最终我们主张其连续工龄为:8+5+7+6=26年(中断3个月不影响整体连续性),成功争取到26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比公司最初提出的多了整整20个月!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工龄不是公司说了算,而是证据说了算。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78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工龄计算发生争议的,应参照国家有关工龄计算的规定处理,特别是对非因本人原因中断就业的情形,应合理认定连续工龄。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
医疗期长短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最长可达24个月。
最后我想说:工龄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是你用青春换来的权利凭证。
每一次跳槽、每一次离职、每一次社保转移,都是在为你未来的补偿金、年假、医疗期“攒积分”,别等到要用了才发现——哎,我怎么少算了五年?
✅ 建议你每年查一次社保缴纳记录;
✅ 保留所有劳动合同、离职证明、调档函;
✅ 换工作时尽量做到“无缝衔接”;
✅ 遇到争议,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别轻信HR口头说法。
你的工龄,你做主。
不该丢的每一分权益,都值得认真争取。
我是张律师,关注我,让你在职场走得更稳、更远。
工龄怎么算?算错少拿几万块!这些细节你必须搞清楚,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大家好,我是张律师,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接地气”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工龄到底怎么算? 别小看这两个字,它...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