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怎么算?算错少拿几万块!这些细节你必须搞清楚
大家好,我是张律师,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接地气”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工龄到底怎么算? 别小看这两个字,它不光是HR档案里的一行数字,背后牵扯的是你的带薪年假、经济补偿金、医疗期、甚至退休待遇,很...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结果单位说你“实际工龄”只有十年?或者跳槽时发现前一家公司的年限没被新公司认可?更惨的是,快退休了才发现养老金少算了好几年——这些事儿,根源往往就出在“工龄怎么算”上。
别小看这两个字,工龄可不是简单地从入职第一天数到离职那一天,它背后牵扯的是经济补偿、带薪年假、医疗期、退休待遇,甚至职称评定……可以说,工龄就是职场人的“时间资产”,每一年都值钱!

那到底工龄该怎么算?是只算在一家公司的年限?中间辞职空窗期要不要剔除?换城市工作能不能累计?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很多人以为工龄就是“我在这家公司干了多少年”,其实不对,在法律语境里,我们通常说的“工龄”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本单位工龄(也叫司龄),专指你在当前这家单位连续工作的年限;
另一个是连续工龄或总工龄,指的是你整个职业生涯中符合规定的累计工作时间。
这两个概念用途不同:
搞清楚你在不同场景下用的是哪种“工龄”,特别关键。
不是所有上班的时间都能算工龄,以下几种情况,一般是可以计入的:
而这些时间不算工龄:
很多人担心:我换了三家公司,是不是工龄要清零?
答案是:不会清零,但要看用途。
举个例子:
你在A公司干了5年,跳到B公司又干了8年。
如果你被B公司辞退,拿经济补偿金,只按这8年算(本单位工龄)。
但如果你生病需要休医疗期,那就要看你连续工龄总共13年,能享受更长的医疗期。
将来办退休,养老金则结合你的实际缴费年限 + 视同缴费年限(比如军龄、知青时间等)来算。
跳槽不等于工龄归零,只是不同待遇对应不同的计算方式。
光你自己记得不行,得有证据!建议保留以下材料:
特别是档案,很多老员工退休时发现工龄少了几年,就是因为档案里缺了一份调动表或工资审批单,早查早补,别等到退休才后悔。
李阿姨在一家国企干了12年,90年代末下岗,后来自己做生意没交社保,前几年到了退休年龄,去办理手续时被告知:她的连续工龄只认10年,少了两年。
为什么?原来她在1992年曾被借调到分公司工作一年,但当时单位没及时更新档案,另一年是因为下岗期间档案被封存,没人申报。
李阿姨急了,翻出当年的工资表和同事证明,又跑了人社局三次,最后通过“档案补充认定程序”把这两年补上了,因为这两年,她每月养老金多了近300块,十五年下来就是五六万!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工龄不是自动算的,有时候得自己争取,尤其对即将退休的人,一定要提前半年查清档案和社保记录。
工龄,看似是个“时间问题”,实则是关乎你钱袋子的核心权益,它不是老板一句话就能定的,也不是你自己觉得干了多久就算多久。它需要证据支撑,需要制度衔接,更需要你主动关注。
我给各位打工人三个建议:
工龄不会自己说话,但你可以替它发声,早一点了解,就少一分损失,别等到退休那天才惊觉:“哎,我明明干了二十年,怎么只算十八年?”——那时候,补救的成本,可就高了。
你的每一分努力,都该被时间看见。
工龄怎么算?退休金、补偿金都靠它!算错一天都吃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结果单位说你“实际工龄”只有十年?或者跳槽时发现前一家公司的年限没被新公...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