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贷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这几种情况在坑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吓得心跳都快了一拍,可你仔细一回想,最近根本没申请过任何贷款,信用卡账单也按时还了,征信干干净净,怎么就莫名...
明明没在融e借上借过一分钱,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在融e借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那一刻,心猛地一沉,脑子里闪过无数念头——是不是身份被盗用了?会不会影响征信?银行怎么能把钱贷给我自己都不知道?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陷入焦虑,甚至稀里糊涂地打了款,咱不讲法条堆砌,也不说官话套话,就用大白话,帮你把这事捋明白。
首先得明确一点:融e借是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它不像信用卡那样可以循环使用额度,而是需要你主动申请、审批通过后才能放款,换句话说,你不点“申请”,银行是不会自动给你打钱的。
那问题来了——既然我没申请,也没借钱,为什么会收到逾期短信?
这里可能有几种情况:
信息泄露 + 冒名申请
你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银行卡等被不法分子获取,他们利用这些资料,在工行app或合作渠道冒名申请了融e借,如果当时人脸识别、验证码等环节被绕过(比如SIM卡劫持、木马软件),确实可能发生“被贷款”。
系统误发或第三方仿冒短信
有些诈骗团伙会伪造银行短信,伪装成“官方通知”,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信息,进而实施诈骗,这类短信往往带有短网址、错别字,或者发送号码不是官方客服号(如95588)。
曾经注册但未借款,系统留痕触发提醒
有些人可能下载过工行App,注册时授权了融e借功能,虽然最终没借钱,但系统后台记录了“授信成功”状态,后续若账户异常或系统升级,可能会误发催收类提示。
他人绑定你的信息申请贷款
比如亲属、朋友用你的身份信息操作贷款,事后隐瞒不说,导致你毫不知情。
别慌,冷静处理才是关键,我建议你按以下四个步骤来应对:
✅ 第一步:立即登录工行官方App核实
打开手机银行App,搜索“融e借”,查看是否有贷款记录、授信额度、还款计划等。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查!不要点短信里的链接!
✅ 第二步:拨打95588客服人工核实
告诉客服你从未申请过融e借贷款,现在收到逾期短信,要求他们核查账户是否存在异常操作,并申请调取申请时的IP地址、设备信息、人脸识别日志等数据。
✅ 第三步:如确认非本人操作,立即报警并开证明
如果确认是被人冒名贷款,马上去派出所报案,拿到《受案回执》或《立案通知书》,这份材料非常重要,后续跟银行交涉、消除征信污点都用得上。
✅ 第四步: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
如果你发现这笔“贷款”已经上了征信报告,带上身份证、报警回执、银行查询结果等材料,到当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要求撤销不实记录。
去年,杭州的张先生收到一条“融e借逾期”短信,显示他欠款3.6万元,可他压根没申请过!他第一时间打了95588,客服说“系统显示已放款”,他赶紧去工行网点查流水,发现钱是从他的账户转出去的。
深入调查才发现:原来半年前他在一个不明网站填过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手机还中了木马,骗子通过远程操控,用他的身份完成了人脸识别和短信验证,成功申请了贷款。
幸运的是,张先生保留了所有通话记录和报警回执,律师协助他向银保监会投诉银行风控失职,工行暂停催收,启动内部调查,并承诺协助清除征信不良记录。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即使银行有流程,也不能免除其安全保障义务,用户信息被冒用,银行也有审查不严的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回复。
收到“融e借没贷款却逾期”的短信,不必惊慌,但绝不能忽视。这可能是你个人信息安全亮起的红灯。
记住三个关键词:不轻信、快核实、留证据。
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链接,不要转账还款,更不要以为“反正不是我借的,爱咋咋地”,一旦形成征信污点,未来买房、买车、办信用卡都会受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背后反映的是我们每个人在数字时代的脆弱性,银行也好,平台也罢,技术再先进,也无法完全替代用户的警惕心。
定期查征信、关注名下金融账户、关闭不必要的信贷权限,是你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
你说一条短信而已?可有时候,它真的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保持清醒,守住底线,法律永远站在你这边。
——一名不愿看到客户“被负债”的执业律师
融e借没贷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几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明明没在融e借上借过一分钱,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在融e借的借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那一刻,心猛地一沉,...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