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贷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可能是这几种情况在坑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您尾号XXXX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的短信,吓得心跳都快了一拍,可你仔细一回想,最近根本没申请过任何贷款,信用卡账单也按时还了,征信干干净净,怎么就莫名...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题是,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平台听都没听过,那一刻,心里“咯噔”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问号:谁用我的身份借的钱?我的信息是不是被泄露了?会不会真的上了黑名单?征信要毁了吗?
别急,先深呼吸,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越来越常见的问题:明明没贷过款,为什么会收到贷款逾期短信?背后可能藏着什么猫腻?又该怎么应对?
收到这种短信,第一反应往往是“诈骗”,确实,很多是不法分子群发的恐吓式短信,想趁你慌乱时诱导你点击链接、填写信息,甚至直接转账“还款”,但也有另一种更严重的情况——你的身份信息可能已经被盗用,有人用你的名义在网贷平台或小贷公司办了贷款。
这种情况叫“冒名借贷”,属于典型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金融欺诈行为,骗子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你的信息:
一旦他们拿到你的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视频(有些是伪造的),就可能在一些审核不严的网贷平台完成“实名认证”,进而借款成功。
别被吓住,冷静处理是关键,按下面三步来操作,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为后续维权打好基础。
凡是短信里带链接、附联系电话的,一律当“可疑信息”处理,尤其是那种写着“点击查询详情”“立即还款避免起诉”的,99%是钓鱼网站或诈骗电话,点进去轻则泄露银行卡信息,重则被远程控制手机。
✅ 正确做法:截图保存短信内容,包括发送号码、时间、文字,但绝不点击任何链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免费查个人征信:
查看报告中是否有你从未申请过的贷款账户,特别是消费贷、网贷类条目,如果有,说明你已经被“冒名贷款”了;如果没有,那大概率是诈骗短信,但仍需警惕。
如果征信报告显示确有异常贷款记录,立刻做三件事:
李女士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某天突然收到一条来自某知名网贷平台的短信:“您有一笔8万元贷款已逾期90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提起诉讼。”她当场懵了,因为她从没注册过这个平台。
她第一时间打了客服电话,对方却坚称“实名认证通过,人脸识别匹配,合同有效”,无奈之下,她去查了征信,发现名下果然多了一笔贷款记录。
李女士没有慌,而是做了三件事:
一是向平台提交了本人不在场证明(当时在外地出差的酒店发票、交通记录);
二是报警并取得受案回执;
三是向征信中心提出异议。
三个月后,平台终于承认系统存在漏洞,第三方机构在未充分核实身份的情况下放款,最终撤销了该笔贷款,并删除了不良记录,李女士也因及时维权,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只要证据扎实、程序到位,法律一定会还你清白。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
“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罪”,情节严重的,可处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记录有误的,有权提出异议,征信机构应在20日内核查并回复。
很多人收到这类短信后,第一反应是“算了,别惹麻烦”,结果错失最佳维权时机,我要强调的是:你的名字、你的身份、你的信用,是你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旦发现“被贷款”,绝不能忍气吞声,你要做的不是自证清白,而是让对方拿出铁证来证明“真的是你借的”,在这个过程中,保留证据、及时报警、依法申诉,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更重要的是,平时就要养成保护个人信息的习惯:不随意丢弃含个人信息的文件,不轻易授权人脸验证,定期查征信,就像定期体检一样重要。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当你勇敢站出来维权的那一刻,不仅是为自己讨回公道,也在推动整个社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下次再收到那种“你已逾期”的短信——别怕,也别慌,拿起手机,截图、查征信、报警,一步步来,光明总会照进真相。
没贷过款却收到逾期短信?别慌,这可能是冒名借贷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您在某某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可问...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