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普法百科2小时前1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不同解除方法在适用情形、程序和法律后果上存在差异。

一、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情形较为宽泛,只要双方达成一致意愿即可。程序相对简单,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事宜,如工作交接、工资支付、经济补偿等达成协议,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在法律后果方面,如果是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1. 预告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适用情形为劳动者个人原因想要离职,无需说明具体理由。程序上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2. 即时解除:当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劳动者可以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1. 过失性辞退: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过错行为时,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过错行为,并且解除程序要符合法律规定。

2. 非过失性辞退:如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形,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3.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需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分享举报
被企业开除后退休工龄是怎样认定的
« 上一篇2小时前
确定劳动关系申请书怎么写
下一篇 »2小时前
×
15
2025 09

劳动合同解除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不同解除方法在适用情形、程序和法律...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