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有什么区别
法律解析: 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在概念、数额计算、包含项目等方面存在区别。应发工资是未扣减各项费用前的工资总额,实发工资是员工实际拿到手的工资。 从概念上来说,应发工资是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
签劳动合同的基础薪资和实际发放的不一样,可能存在多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若实际发放高于合同约定,一般对劳动者有利;若低于合同约定,则用人单位可能构成违约或违法,劳动者可依法维权。
在劳动用工过程中,劳动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基础薪资在合同中通常有明确约定,它是劳动者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实际发放的薪资与合同约定的基础薪资不一致时,有以下几种情形需要考虑。
实际发放薪资高于合同约定基础薪资。这种情况可能是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劳动者工作表现等因素,额外给予劳动者奖金、补贴等,从而使实际到手的收入增加。从劳动者角度来看,这通常是有利的,但也需要关注这种高于合同约定的发放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之后突然降低薪资引发纠纷。
实际发放薪资低于合同约定基础薪资。这是较为常见且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可能存在计算错误,例如在考勤统计、绩效核算等方面出现失误。二是用人单位可能以各种不合理理由克扣工资,如以莫须有的工作失误为由扣减薪资。三是用人单位可能经营困难,为了降低成本而擅自降低劳动者薪资。
对于用人单位不合理降低薪资的行为,劳动者有相应的维权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薪资。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
当遇到签劳动合同的基础薪资和实际发的不一样的情况时,劳动者要保持理性,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薪资,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解析: 签劳动合同的基础薪资和实际发放的不一样,可能存在多种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若实际发放高于合同约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