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补偿金的情形有什么
法律解析: 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补偿金的情形主要包括劳动者主动辞职、劳动者存在过错被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存在一些特定情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要分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或者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另外,若劳动合同到期时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导致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济补偿的支付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当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决定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能面临失业风险,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一定的补偿,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例如,小李在一家公司工作了3年,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不再与其续签,那么公司就需要按照小李的工作年限向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愿意续签劳动合同,但提出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的方案,如降低工资、减少福利等,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此时用人单位仍需支付经济补偿。这是因为用人单位降低条件续订合同,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比如,小张原本的工作岗位是部门主管,月薪8000元,劳动合同到期后公司提出续签,但将其岗位降为普通员工,月薪降为6000元,小张不同意续订,公司就应支付经济补偿。
相反,当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体现了法律对用人单位合理意愿的尊重。例如,小王的劳动合同到期,公司提出维持原工资待遇和工作岗位续订合同,但小王因个人原因不想继续在该公司工作而拒绝续订,公司则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如果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者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劳动合同自然终止,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因为这些情况属于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并非用人单位的责任。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解析: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要分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或者降低劳...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