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童工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法律解析: 使用童工需要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等多方面的法律责任,包括支付童工工资和遣返费用、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会面临刑事处罚。 民事责任方面,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应当支付童工的劳动报...
用童工且不发工资,可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报警以及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处理,以维护童工权益并让用人单位受到应有的处罚。
使用童工本身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依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对于不发工资这一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由于童工不具备合法的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通过正常的劳动仲裁程序来追讨工资,但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具体的处理步骤如下:其一,发现用人单位使用童工且不发工资时,可第一时间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进行举报。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责令用人单位支付童工的劳动报酬,并对其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其二,如果涉及强迫劳动、非法拘禁等严重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通过刑事程序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其三,可寻求法律援助,由协助收集相关证据,如工作记录、考勤记录、证人证言等,然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社会相关部门和组织也应加强对童工权益的保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由文化和旅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吊销相关许可证,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法律解析: 用童工且不发工资,可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报警以及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处理,以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