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普法百科2个月前 (09-15)4
法律解析: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性质三方面判断。即双方具备合法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有报酬劳动且劳动是单位业务组成部分。

在实际生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体资格方面,用人单位需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劳动者要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备劳动能力。例如,一家经过合法注册登记的工厂,和年满16周岁且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就满足主体资格的要求。若用人单位是未经依法登记的非法组织,或者劳动者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那么就无法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管理方面,劳动者要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劳动者要按照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进行劳动。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的工作进行指挥、监督和检查。比如,劳动者需按时上下班打卡,听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参加单位组织的培训和会议等。

劳动性质方面,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并且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以一家餐饮企业为例,厨师、服务员等岗位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工作,是餐饮企业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会按照约定向他们支付工资。而且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通常具有规律性,如按月发放工资等。

在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时,还可以参考一些相关凭证,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这些都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法律依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分享举报
解除劳动关系离职证明是否影响入职
« 上一篇2个月前 (09-15)
如何申请双倍工资赔偿
下一篇 »2个月前 (09-15)
×
15
2025 09

如何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解析: 认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性质三方面判断。即双方具备合法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