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解析: 判断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业务组成三方面考量。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
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成果等方面判断。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劳动者受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且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时,可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有着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主体资格是重要前提。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需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备劳动能力。例如,企业依法注册登记,劳动者年满16周岁且无妨碍劳动的身体疾病,这是构成劳动关系的基础条件。
从劳动管理角度来看,劳动者要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这体现在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需遵守单位的考勤、工作纪律等规定。比如,劳动者每日需按时打卡上下班,遵守单位的请假制度,接受单位的工作安排和监督等,这些都表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之下开展工作。
劳动报酬方面,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用人单位按照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工资的支付形式可以是货币,且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每月定期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劳动者发放工资,工资数额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岗位确定。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需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例如,在一家建筑企业中,劳动者从事的瓦工、木工等工作,都是建筑业务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就说明劳动者的劳动与用人单位的业务紧密相连。在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时,还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凭证。这些凭证可以进一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为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法律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第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法律解析: 认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主体资格、劳动管理、劳动成果等方面判断。当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