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劳动合同
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就需要用到劳动合同。具体包括新员工入职、合同到期续签、工作内容或条件重大变更等情况。
新员工入职是最常见需要劳动合同的场景。当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是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例如,劳动者通过面试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就应及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规定好月薪数额、试用期时长等重要信息。
当劳动合同到期时,如果双方决定继续保持劳动关系,就需要续签劳动合同。续签合同可以对原合同的一些条款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双方新的需求和变化。比如,随着劳动者工作能力的提升,公司可能会提高其工资待遇,在续签合同时就会将新的工资标准明确写入合同。
当工作内容或工作条件发生重大变更时,也需要重新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工作内容的变更可能包括岗位调动、工作任务增加等;工作条件的变更可能涉及工作地点的变动、工作环境的改变等。例如,公司因业务拓展,需要将部分员工从一个城市调到另一个城市工作,这就属于工作地点的重大变更,此时就需要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但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确认。总之,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在多种情况下都需要用到。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