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工伤赔偿吗
一、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工伤赔偿吗
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一定能认定为工伤赔偿,需符合一定条件。
根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意味着,第一,事故必须是在合理的下班途中发生。合理下班途中包括正常下班的路径、合理时间内的绕道等情况,比如下班顺路买菜的路径通常也被认定为合理。第二,中,本人不承担主要责任。若本人负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则不能认定为工伤。
若满足上述条件,职工所在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职工可通过申请工伤认定,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
二、新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算工伤吗
新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是否算工伤,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依据《》,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事故为非本人主要责任,即员工在事故中承担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二是事故类型限定为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
比如,新员工在下班路上被汽车撞倒,经交警认定,汽车司机负主要责任,该员工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但如果是新员工在上下班途中自己不慎摔倒受伤,因不属于上述规定的事故类型,通常不能认定为工伤。
此外,“上下班途中”应合理,包括合理的时间和合理的路线。合理时间不仅指正常上下班时间,还包括加班及其他合理延迟下班的时间;合理路线指从住处到工作地通常经过的路线。
三、延长工伤停工留薪期的鉴定怎么做的
延长工伤停工留薪期的鉴定流程如下:
1. 申请:工伤职工应在停工留薪期满前,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书面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等相关材料,以证明其仍需继续治疗和休息。
2. 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若材料完整,予以受理;若材料不完整,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3. 组织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和鉴定。
4. 作出鉴定结论: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作出是否延长停工留薪期及延长时长的鉴定结论,并书面通知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
5. 再次鉴定:如果工伤职工或用人单位对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以上是关于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工伤赔偿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