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着贴标签,先搞清这5个关键点!
朋友张口借五千,说好下月就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最后干脆把你拉黑?这时候,你心里肯定火冒三丈:“这不就是老赖吗!” 但等等——“老赖”这个词,真能随便用吗? 在知乎上,这个问题下...
朋友张口借了两万块,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牙痒痒,心里直犯嘀咕:“这人是不是成‘老赖’了?能不能让他坐牢?”
今天咱就不绕弯子,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来给你掰扯清楚一件事——借钱不还≠老赖罪,更不等于犯罪,很多人一听“老赖”,脑子里立马浮现法院公告、限制高消费、甚至判刑入狱的画面,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咱们得正本清源:“老赖”不是法律术语,而是老百姓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俗称,换句话说,它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罪,就像我们说“渣男”,没人会因为被贴上这个标签就被抓进派出所。
真正的法律程序是这样的:
只有走完这一整套流程,那个人才会真正戴上“老赖”的帽子,而这个过程,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耗的是时间、精力和证据。
很多人最关心的一点是:他明明有钱却故意不还,能不能让他坐牢?
答案是:有可能,但门槛很高!
根据我国《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才是唯一与“欠钱不还”直接挂钩的刑事罪名,也就是说,必须满足三个核心条件:
举个例子:老王欠你50万,法院判他还钱,执行局查到他名下有车有房,但他偷偷把车卖了,钱转去儿子账户,自己住出租屋装穷,这种行为,就涉嫌“拒执罪”,你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通过自诉追究其刑事责任。
但如果你压根没起诉,或者对方确实没钱(比如失业、负债累累),那再怎么骂他是“老赖”,也构不成犯罪。
去年有个客户小李来找我,满脸委屈地说:“我借给我闺蜜18万炒股,她说稳赚,结果全赔了,现在她躲着不见人,微信也不回,这不是诈骗吗?我要报警抓她!”
我问她:“你们有借条吗?”
她说:“有聊天记录,她说会还。”
我又问:“她现在有财产吗?”
她摇头:“听说她信用卡也逾期了。”
这种情况,我能怎么办?很遗憾地告诉她:这属于典型的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更谈不上坐牢。
为什么?
因为诈骗的核心是“虚构事实、非法占有目的”,你闺蜜虽然承诺还钱,但她借钱时是真的想炒股本金翻倍,并非一开始就打算骗你钱,哪怕后来亏损无力偿还,也只是履约失败,不属于刑事犯罪。
小李只能选择起诉,走民事诉讼途径,可问题是,就算赢了官司,对方没财产,执行也是空谈。
所以啊,借钱之前,别光听甜言蜜语,要判断的不是感情深浅,而是还款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诉讼法》第261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2017修正):
明确六类情形可纳入“老赖名单”,包括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妨碍执行公务等。
回到最初的问题:借钱不还能定成“老赖罪”吗?
我的回答很明确:
❌ 没有所谓的“老赖罪”;
✅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能追究拒执罪;
✅ 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民事债务纠纷,靠的是证据+耐心+执行力。
我想送给所有正在为讨债发愁的朋友三句话: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讲义气的人,但更需要懂规则的人。
当你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守住那份该有的公平。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结合实务案例与法律规定,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具体法律意见,如遇实际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定制维权方案。
借钱不还就是老赖?别急,先搞清楚这3个关键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朋友张口借了两万块,说好三个月就还,结果一拖就是一年,电话不接、微信拉黑,最后连人影都找不着了,你气得牙痒痒,...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