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怎么买才不踩坑?买贵了、买错还赔不了,老司机都未必懂!
买车是件高兴事,可一提到买保险,不少人立马头大:交强险必须买,这个知道;商业险那么多——三者险、车损险、不计免赔……到底哪些该买?哪些是“智商税”?保额选多少合适?4S店和保险公司说得天花乱坠,到底听...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提新车,销售热情推荐“全险套餐”,说是“一步到位最省心”;或者老司机觉得自己开车稳,干脆只买个交强险,结果出了小事故才发现修车钱得自己掏一半?
买车容易,买对车险难,很多人以为“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可真到出事那天,才发现:保的不全、赔不了、条款看不懂……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今天咱们不讲那些晦涩的法律术语,就用大白话,把买车险这件事掰开揉碎,告诉你怎么买才不花冤枉钱,关键时刻还能真正顶上。

首先划重点:法律上压根没有“全险”这个概念!
你听到的“全险”,往往是4S店或保险代理人的营销话术,通常指的是“交强险+车损险+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附加险”的组合打包,听起来很全面,但价格也水涨船高。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根据你的用车情况,精准匹配保障。
记住一句话:三者险是你对外的风险兜底,车损险是对你自己的爱车负责。
只买交强险 = 裸奔上路
交强险最高赔20万(死亡伤残)、1.8万(医疗)、2000元(财产损失),撞个豪车,光修车都不够赔,一旦涉及人伤,超出部分全部自掏腰包。
三者险保额不够,等于没买
现在一线城市三者险普遍建议300万起步,北上广深甚至有人买500万,为什么?因为撞到行人或电瓶车,重伤或致残赔偿可能轻松突破百万。
忽略“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这是2020年车险改革后新增的附加险,很多人不知道,意思是:如果事故中伤者用了进口药、自费药,医保不报的部分,保险公司也能赔。不加这个,可能你自己要垫付几万块药费。
误以为“涉水险”还单独存在
2020年后车险改革,发动机涉水险已并入车损险,不用再额外买,但注意:二次打火导致的损坏仍不赔!水淹后千万别尝试启动。
去年夏天,杭州一位李先生开着普通家轿,在高架上追尾一辆宾利,宾利后保险杠受损,维修报价高达47万元,李先生只买了交强险和50万三者险,车损险都没买。
结果呢?
交强险赔2000元,三者险顶格赔50万,剩下的42万多,全由他自己承担,他月薪不到一万,最后卖房凑钱,家庭几乎破裂。
而就在同一条高架,另一位王女士同样追尾一辆奔驰,但她买了300万三者险+车损险+医保外用药险,保险公司全额赔付维修费和对方司机的检查费用,她自己一分钱没掏。
你看,同样是追尾,一个倾家荡产,一个安然无恙,差距在哪?就在投保那一刻的选择。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
自2020年9月19日起,商业车险主险合并为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动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并将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等附加险纳入车损险保障范围。
这意味着:你买的车损险,已经包含了以前要额外花钱的几个常用附加险,但医保外用药、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等仍需主动勾选。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交通纠纷律师,我见过太多人抱着侥幸心理:“我技术好,不会出事。”可现实是,哪怕你不开车,停着的车也可能被撞、被淹、被盗。
买车险,本质上是用小钱转移大风险。
不要图便宜省几百块,换来未来几十万的债务;也不要被销售牵着鼻子走,花几千块买一堆用不上的保障。
我的建议很实在:
✅ 新车、贷款车 → 车损险+300万三者险+医保外用药险
✅ 老车、代步车 → 可不买车损险,但三者险不低于200万
✅ 常跑长途/雨季多 → 加上法定节假日翻倍险、驾乘意外险
✅ 每年续保前 → 对比3家保险公司报价,关注服务口碑(尤其是理赔速度)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常跟客户说的心得:
你希望一辈子没用过车险,但绝不能在需要时发现它根本不管用。
保险不是用来炫耀“我买了”,而是确保“出事时它能赔”。
买得明白,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刚提新车,销售热情推荐“全险套餐”,说是“一步到位最省心”;或者老司机觉得自己开车稳,干...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