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怎么买才不吃亏?买错多花几千,出事理赔还扯皮!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每年交车险,稀里糊涂点几下手机,保费一两万就交出去了,可真出了事故,才发现有些项目根本不赔,甚至保险公司推三阻四,说“这个不在保单范围内”,更离谱的是,有人买了全险,结果撞了自家车...
每年交好几千块车险,结果出个事故理赔时才发现“这个不赔”“那个要自付”,气得直拍大腿?更离谱的是,隔壁老王的车比你贵、年头比你长,保费却比你还便宜一截,到底是谁在偷偷帮你“加戏”?
别急,今天我就用一个专业律师+十年老车主的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车险到底该怎么买,才能既保障全面,又不被保险公司“割韭菜”。

很多人买保险,一听销售说“我们有个全险套餐”,立马觉得“全了就踏实”,二话不说刷卡,但真相是:根本没有所谓“全险”这种说法!
车险分两大类:
交强险(必须买)
国家强制,赔别人不赔自己,限额低得可怜(死亡伤残最高18万),出了大事故根本不够看。
商业险(自由搭配)
才是你真正“按需定制”的核心部分,常见项目包括:
关键来了——买保险不是堆项目,而是做减法+精准匹配。
比如你开的是五菱宏光,天天在菜市场穿梭,建议把“第三者责任险”拉到300万甚至500万,为什么?因为撞到人,尤其是城市里,动辄几十上百万赔偿,交强险那点钱连医药费都不够。
反过来,如果你的车都快报废了,还硬上“车损险”?那真是在给保险公司送钱。
朋友小李去年蹭了辆宝马,定损8万,他自己只有交强险,结果呢?保险公司赔了2000块修车费,剩下的7.8万,他自己掏!一夜回到解放前。
交强险只是入场券,不是护身符。
听着不少?可现实是:一线城市一个人伤案件,平均赔偿都在60万以上,要是撞到老人或家庭支柱,上百万元的误工、护理、精神抚慰金全得你自己扛。
建议底线:200万起步,经济允许直接冲300万~500万。
这个险种名字拗口,但它干的事很关键:保险公司通常不理赔医保目录外的药品费用,比如进口钢钉、特效药,这部分可能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
而这个附加险,一年可能就几十块,关键时刻能省几万块,你说值不值?
案例背景:张先生、李先生、王先生三人同一天投保,车型相同(20万左右SUV),都发生追尾事故,对方受伤住院,总损失约45万元(含医保外用药3.8万元)。
张先生:只买了交强险 + 100万三者险
→ 保险公司赔付约102,000元(交强险+三者险),剩余34.8万+医保外3.8万=6万自掏腰包
李先生:买了交强险 + 300万三者险
→ 理赔覆盖全部人身损失,但医保外3.8万元仍需自付
王先生:300万三者险 + 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 全部理赔,个人0支出
你看,同样是事故,多花不到200块,少赔近40万,这不是保险的问题,是认知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明确规定:
商业三者险、车损险等主险可自主选择保额,附加险如“医保外用药责任险”需投保人明确勾选。
这意味着:法律保障你的选择权,但也要求你主动知情,保险公司没有义务主动推荐高保额或附加险——不懂就要问!
最后划重点:
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背一身债,一份聪明的车险,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便宜的,而是在风险来临时,能让你睡得着觉的那一份。
下次续保前,不妨花半小时,对照这份清单重新梳理一遍,毕竟,你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不该是以未来巨额赔偿为代价换来的。
我是律师老陈,一个既懂法条也懂生活的法律人,愿你一路平安,也愿你的保险,真能保你平安。
车险怎么买才不吃亏?买错多花几千块,这些坑你踩过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每年交好几千块车险,结果出个事故理赔时才发现“这个不赔”“那个要自付”,气得直拍大腿?更离谱的是,隔壁老王的车...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