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海峡银行短信催收?别慌,三步自救法帮你稳住局面!
某天手机突然“叮”一声,一看是海峡银行发来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那一刻,心跳瞬间加速,脑子里一片空白——钱没还上,现在怎么办?会不会被起诉?征信是不是...
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法院传票已送达,请及时查看”;或者一觉醒来发现名下账户莫名被冻结,登录某个平台才发现自己竟然“被起诉”了?更让人崩溃的是——起因只是几个月前那笔忘了还的贷款。
这不是危言耸听,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选择通过线上诉讼平台对逾期借款人提起诉讼,这种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但也让不少普通老百姓措手不及,我就以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身份,和你掏心窝子聊聊:当你因为贷款逾期被网上起诉时,到底该怎么办?

很多人一看到“法院”、“立案”、“传票”这些字眼就吓得不行,立刻想东凑西借把钱还上,但我要提醒你一句:冷静是第一步。
现在有不少催收公司打着“已起诉”“已立案”的旗号吓唬人,其实根本没走法律程序,真正的网上起诉,会有以下几个特征:
如果你只是接到电话说“我们已经起诉你了”,却查不到任何官方记录,那大概率是催收施压手段,不必过度恐慌。
一旦确认真的被起诉,别干等着开庭“被判刑”——民事纠纷不会坐牢,但后果可不轻,正确的应对策略分三步:
第一步:立即收集所有证据
包括:
这些材料是你后续抗辩的关键武器。
第二步:主动联系法院,提交答辩状
很多人以为被起诉就得认命,其实不然,只要你还在法定期限内(通常收到起诉书后15日内),就可以向法院提交书面答辩意见。
你可以主张:
沉默等于默认,你不说话,法官只能采信原告一方的说法。
第三步:能调解尽量调解,避免判决留下信用污点
法院一般会在开庭前组织调解,如果确实无力全额偿还,不妨坦诚沟通,提出分期还款方案,大多数金融机构宁愿拿回本金也不愿走漫长执行程序。
一旦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不仅具有强制执行力,还能避免进入失信名单,保住你的征信底线。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在某网贷平台借了2万元,前期按时还了几期,后来失业断供,逾期8个月,某天他突然发现自己支付宝被冻结,登录法院网站一看:已被异地法院网上立案,诉求是归还本息合计3.6万。
他第一反应是“完了,要坐牢了”,但他没放弃,来找我咨询。
我们迅速调取了他的借款记录,发现平台实际到账只有1.76万元,其余为“服务费”直接扣除,属于典型的“变相砍头息”,年化利率高达34%,远超当时LPR的四倍上限。
我们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并申请调低利息,最终法院采纳意见,判决只需偿还本金加合法利息共2.3万元,减免了1.3万元不合理费用,而且通过调解方式结案,未纳入失信名单。
小李松了口气:“原来不是非得全认,也不是只能跪着求。”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解读:民间借贷利率受司法保护的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应按实际出借金额认定本金。
解读:所谓“砍头息”不合法,你还的钱不能按合同写的算,得看实际拿到手多少。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解读:不要觉得答辩无所谓,这是你为自己说话的权利窗口!
朋友们,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和无知。
如今的司法环境越来越透明,线上诉讼虽快,但也讲究程序正义,只要你愿意面对、依法维权,就有机会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想告诉你的是:
✅ 被起诉≠败诉
✅ 逾期≠失信被执行人
✅ 缺钱≠没有权利
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混乱中保持清醒,在压力下迈出正确一步。
下次再看到“您已被起诉”的消息,别急着删短信、关页面,打开电脑,登录法院官网,看看那个案号背后究竟写了什么,然后深呼吸,拿起电话,该联系律师联系律师,该准备材料准备材料。
人生总有低谷,但法律永远给你留了一扇门,推开它,不一定风光无限,但至少,你能站着走出来。
——一位陪你直面困境的执业律师
贷款逾期被网上起诉?别慌!三步自救法帮你稳住局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某天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写着“法院传票已送达,请及时查看”;或者一觉醒来发现名下账户莫名被冻结,登录某个平台...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