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催收短信里的雷区话术,你中招了吗?
贷款逾期后收到催收短信,是吓唬还是真要坐牢?一文讲清你的权利和应对策略 最近有个朋友深夜给我发消息,语气里全是焦虑:“哥,我信用卡欠了三万多,上个月实在周转不开就没还,这两天手机快炸了——银行短信一...
最近有个朋友深夜给我发消息,语气都带着颤抖:“哥,我这两天手机快炸了,全是‘最后通牒’‘已立案’‘移交司法’的短信,说我恶意透支、涉嫌诈骗……我现在饭都吃不下,是不是真要坐牢啊?”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信息,谁心里不慌?但作为干了十几年金融纠纷案子的律师,我得告诉你一句实话:很多所谓的“恶意贷款逾期警告”,压根不是真的法律程序,而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心理战。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让人喘不过气的催收短信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套路?你又该如何应对,既保护钱包,也守住尊严。
先说一个真相:真正的司法程序,从来不会通过一条短信通知你。
你收到的这类消息,
“您已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即将追究刑事责任!”
“警方已备案,24小时内不还款将上门拘捕!”
“恶意拖欠贷款,已移交检察院处理!”
听着挺吓人吧?但仔细一想——哪条法律规定,欠钱不还直接算“诈骗”?答案是:没有。
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只有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伪造资料、虚构用途、失联逃避还款等情形下,才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或“贷款诈骗罪”,而大多数普通人因为失业、疾病、家庭变故导致的逾期,根本达不到“恶意”标准。
换句话说:你只是还不上钱,不是不想还,这叫经济困难,不叫犯罪。
可偏偏有些催收机构,把“逾期”两个字硬生生扭曲成“恶意透支”“涉嫌违法”,用词精准踩在你最怕的雷点上——丢脸、被抓、影响家人,这种心理压迫,本质上就是变相施压,逼你尽快还款。
我们来划个重点,什么情况才会被认定为“恶意”?
如果你只是因为疫情丢了工作、家里人生病花光积蓄、短期内现金流断裂……这些都不是“恶意”,而是履约能力问题,属于民事债务纠纷范畴,和刑事犯罪八竿子打不着。
别慌,记住以下几步,稳住阵脚:
✅第一步:冷静识别真假信息
凡是带有“立案”“通缉”“公安介入”“马上抓人”等字眼的短信,基本可以判定为违规催收,正规司法流程绝不会提前发短信恐吓。
✅第二步:保存证据
截图所有骚扰短信、电话录音(记得告知对方你在录音),尤其是威胁、辱骂类内容,这些都是日后投诉或维权的关键证据。
✅第三步:主动沟通,表达还款意愿
联系贷款机构客服,说明实际情况,申请延期、分期或个性化还款方案,很多银行都有“困难客户帮扶通道”,只要你态度诚恳,往往能争取到缓冲期。
✅第四步:举报违规催收
如果遭遇频繁骚扰、群发短信给亲友、P图造谣等行为,立即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公安机关报案,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你有权追究其侵权责任。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创业失败,两张信用卡累计逾期4.8万元,某天开始,他每天收到十几条短信:“已移交刑侦支队”“法院传票将在三日内送达”。
更过分的是,催收人员把他欠款截图发给了他老家的母亲,还谎称“儿子涉嫌诈骗被捕”,老人急得住院,小李精神崩溃,差点轻生。
后来我们调取了全部通信记录,发现所谓“移交司法”纯属虚构,发送方是一家外包催收公司,我们向银保监会举报,并提起人格权侵权诉讼,该机构被行政处罚,赔偿小李一家精神损失费3万元,相关责任人也被追责。
这个案子让我特别痛心——一个人跌倒时,不该被踹上一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方不得采取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债务。
📌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节选):
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朋友们,我想说一句掏心窝的话:借钱不还确实不对,但一个人的尊严,不该被债务压垮。
这个时代,谁还没个难的时候?贷款本是为了救急,不该变成压垮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你暂时走不出困境,
作为律师,我不鼓励逃债,但我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催收与人格羞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还钱的方式,必须合法、合理、有温度。
如果你正在被催收短信折磨,请别沉默,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提醒身边人:真正的文明社会,不会让一个人在泥潭里独自挣扎。
本文由资深金融法律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如遇具体案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被催收短信轰炸到失眠?逾期后恶意贷款话术套路,你中招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有个朋友深夜给我发消息,语气都带着颤抖:“哥,我这两天手机快炸了,全是‘最后通牒’‘已立案’‘移交司法’的...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