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三件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凌晨两点,手机“叮”地一声亮起,一条来自“贵州农信”的短信跳出来:“您已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是不是要上黑名单了...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半夜响起来的催收短信?“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措施”……一条接一条,字字扎心,搞得人茶饭不思,连做梦都在还钱,尤其是当你经营一家公司,贷款本来是为了周转、发工资、进货,结果市场一波动,资金链一断,还款就卡了壳,这时候,银行、小贷平台、第三方催收机构轮番上阵,短信、电话、邮件齐发,压力山大。
但我要告诉你: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乱。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就慌了,立马想东拼西凑去还,甚至去借高利贷填坑,结果越陷越深,面对公司贷款逾期,真正该做的不是盲目应对,而是冷静下来,先搞清楚三件事:
第一件事:你的逾期到底算不算“实质性违约”?
很多人以为只要晚还几天就算违约,其实不然,很多贷款合同里都写明了“宽限期”,比如有些银行给企业贷款设置了3到5天的宽限期,期间不算逾期,也不会上报征信,别一收到短信就认定自己“完了”。
你可以做的是:立刻翻出当初签的贷款合同,找到“还款期限”“宽限期”“违约责任”这几个关键词。如果还在宽限期内,赶紧联系客户经理说明情况,争取一个缓冲期,如果是因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资金困难,有些银行还有“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完全可以申请。
第二件事:催收短信到底是谁发的?合法吗?
现在市面上很多贷款是银行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合作放款的,一旦逾期,催收工作往往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这些机构为了施压,经常发一些带有威胁性、恐吓性的短信,已移交法务部门”“即将起诉”“列入失信名单”等等。
但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不得骚扰、侮辱、威胁借款人。特别是用短信群发、向无关人员泄露债务信息、频繁轰炸手机等行为,都是违法的。
如果你收到的短信来自非持牌机构,内容带有明显恐吓或虚假陈述(比如谎称已立案),你可以直接录音、截图保留证据,然后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金融监管局投诉。合法的催收,只会提醒你履行义务;违法的催收,是在逼你崩溃。
第三件事:你的公司资产和个人财产,真的会被马上查封吗?
很多人最怕的就是“公司欠钱,法人坐牢”“房子车子马上被收走”,这里要划重点: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除非你为这笔贷款做了个人连带担保,否则银行不能直接执行你的私人房产、车辆。
但如果贷款时你签了“无限连带责任担保”,那就不一样了,这意味着,哪怕公司破产,你个人也得还钱,这时候,银行可以通过诉讼程序申请财产保全,查封你名下的资产。
关键点在于:你当初签的担保条款是什么性质?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有没有抵押物登记?
如果还没走到诉讼阶段,建议你主动联系债权方,提出分期还款或展期方案,很多银行其实更愿意协商,毕竟打官司成本高、周期长,能谈拢谁都不想撕破脸。
张某经营一家餐饮连锁店,2023年初向某城商行贷款80万元用于门店扩张,受夏季极端天气影响,客流锐减,导致连续两个月未能按时还款,随后,他每天收到十几条催收短信,内容包括“已上报公安经侦”“法人将被列入黑名单”等。
张某一度想变卖房产还债,所幸他咨询了一位律师朋友,朋友帮他调取了贷款合同,发现:
在律师协助下,张某向银行说明经营困难,并提交了财务报表和未来三个月的回款计划,最终银行同意延期3个月,并暂停一切催收行为,一场危机,化险为夷。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才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懂法,不一定能让你多赚钱,但一定能帮你少赔钱。
公司贷款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决策,面对催收短信,你要做的不是立刻低头认错,而是冷静核实、依法维权、主动沟通。
记住三个核心原则: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企业家的韧性,不在于永远不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后,都能看清脚下的路。遇到问题别硬扛,找对人,问对路,才能走出困局。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公司贷款逾期被短信轰炸?别慌,先搞清这三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接过那种半夜响起来的催收短信?“您在我行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措施”……一条接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