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后工资怎么算?公司扣得太多,我该不该较真?

普法百科36秒前1

眼巴巴等发工资,结果一看银行卡到账金额,心里“咯噔”一下——说好的月薪八千,怎么到手才六千出头?社保、公积金、个税,一通操作下来,钱好像被“蒸发”了一大截,很多人干脆摆摆手:“反正都这样,算了。”可你知道吗?这些钱每一分都有法律依据,也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税后工资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中间有没有“猫腻”?我们能不能较真?

先说结论:税后工资 = 税前工资 -五险一金个人部分 - 个人所得税。
听着简单,但每个环节都藏着门道。

税后工资怎么算?公司扣得太多,我该不该较真?

举个例子,小王月薪1万元,公司给他交了“五险一金”,他自己要承担的部分大概是多少?
我们来粗略拆解一下(按一线城市标准估算):

  • 养老保险:8% → 800元
  • 医疗保险:2% → 200元
  • 失业保险:0.3% → 30元
  • 住房公积金:12% → 1200元(这个比例各地不同)
  • 工伤和生育保险由单位承担,个人不掏钱

所以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合计约:2230元

接下来是重头戏——个人所得税
现在实行的是累计预扣法,不是简单的“税率乘以收入”,国家给了我们每月5000元的“起征点”,还有专项附加扣除(比如租房、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这些都能减税。

假设小王有租房支出,每月可扣1500元,那他应纳税所得额就是:
10000(工资) - 5000(起征点) - 2230(五险一金) - 1500(租房) =1270元

这部分落在3%的税率档,个税就是1270 × 3% =1元

所以小王的税后工资就是:
10000 - 2230 - 38.1 =9元

你看,从1万到7732,少了2268块,但每一分钱都“师出有名”,如果你发现扣得比这还多,那就有必要问一句: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常见“坑”有哪些?
一是公司按“全额”给你交社保公积金,这是合规的;但有些公司为了省钱,按最低基数交,表面看你到手多,其实长远看,影响你未来的养老金、医保报销额度,甚至买房贷款资格。
二是专项附加扣除没填!很多人不知道要填,或者嫌麻烦,白白多交税,每年在“个人所得税”APP上花十分钟填一下,可能一年省下好几千。
三是年终奖计税方式选择,2024年起,年终奖必须并入综合所得计税,不能再单独计税,这意味着高收入者可能税负上升,要提前规划。


以案说法:张姐的“工资差额”维权记

张姐在一家私企做了五年,月薪1.2万,一直以为自己五险一金是按实际工资交的,直到去年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才发现账户余额远低于预期,她去人社局一查,傻眼了——公司居然按当地最低缴费基数(6000元)给她交社保和公积金!

她找到HR理论,对方轻描淡写:“大家都这么干,没人计较。”
张姐没忍,直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并申请劳动仲裁,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补缴差额部分,并支付张姐因此遭受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损失共计3.8万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别觉得“别人也这样”就合理,合法的事,值得较真。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 《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律师总结:

税后工资不是公司说了算,而是法律定的规矩,每一分扣款,都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可以不在意,但不能不知道。
懂规则,才能保护自己。
如果你发现公司长期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公积金,或未依法为你申报个税专项扣除,别怕麻烦,先沟通,再留证,必要时果断维权,这不是斤斤计较,而是对自己未来负责。
工资条上的数字,不只是冷冰冰的钱,它背后是你的时间、汗水,还有法律赋予你的权利,该拿的,一分都不能少。

税后工资怎么算?公司扣得太多,我该不该较真?,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收到美团贷款逾期短信别慌!是催收还是误报?3招教你稳住局面
« 上一篇6分钟前
×
21
2025 10

税后工资怎么算?公司扣得太多,我该不该较真?

眼巴巴等发工资,结果一看银行卡到账金额,心里“咯噔”一下——说好的月薪八千,怎么到手才六千出头?社保、公积金、...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