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金融债务34秒前1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说你某笔贷款已经逾期,甚至还有“即将上报征信”“影响个人信用”之类的字眼?可问题是——你根本没借过这笔钱啊!

这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第二反应是慌,第三反应就开始怀疑人生:“我是不是被冒名贷款了?”“我的身份信息泄露了?”“会不会真上了黑名单?”

莫名其妙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别急,作为执业多年、处理过上百起类似纠纷的律师,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且大多数时候,是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是要冷静应对,抓住重点,别被吓住。

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带你一步步拆解这个“莫名被贷款逾期”的困局,教你五件必须立刻做的事,帮你守住信用底线,避免无辜背锅。


第一步:先确认是不是“真逾期”

很多短信看着特别正规,连银行logo都有,还款金额、合同编号一应俱全,但你得知道——现在高仿短信太容易做了,所以第一步,千万别信短信本身

正确的做法是:

  1. 不点链接:所有带链接的短信,一律不点,防止钓鱼网站盗取信息。
  2. 打官方电话核实:打开该金融机构的官网或官方app,找到客服电话,直接拨打过去,报上你的身份证号,问清楚是否有这笔贷款。
  3. 查征信报告: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通过云闪付、各大银行App),免费查一次个人征信报告,如果这笔贷款真的存在且已放款,一定会出现在“信贷记录”里。

记住一句话:没在征信上体现的“贷款”,大概率是假的


第二步:排查是否被“冒名借贷”

如果你确认自己没申请过这笔贷款,但征信报告上确实有记录,那就要警惕了——你可能遭遇了“身份冒用贷款”。

现实中,有人捡到身份证后去小贷公司办贷款;也有黑产团伙批量盗用公民信息,在网贷平台注册账户套现,这类案件这几年越来越多。

这时候你要做的是:

  • 立即向涉事金融机构提交异议申请,说明非本人操作;
  • 同时报警,拿到《受案回执》,这是后续维权的重要证据;
  • 如果涉及多家机构,建议同步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征信异议申诉

别觉得报警没用,公安机关立案后,金融机构必须配合调查,否则他们也要承担审核失职的责任。


第三步:警惕“数据错配”和“系统乌龙”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隐蔽:你没贷过款,但对方系统把别人的信息和你搞混了,比如同名同姓+身份证后几位相似,或者信息录入错误。

这种虽然不涉及犯罪,但一样会影响你的信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让金融机构出具书面说明,并更正错误数据。

我之前有个客户,就是因为老家亲戚用了一个和他极其相似的名字,结果被某消费金融公司误绑账户,连续三个月收到催收短信,我们发了律师函之后,对方才承认是内部风控模型匹配失误。

哪怕是“误会”,也必须追责到底


第四步:保留所有证据,防患于未然

从你收到第一条可疑短信开始,就要养成“留痕”习惯:

  • 截图保存每一条短信;
  • 录音保存与客服沟通的过程;
  • 保存征信报告、报警回执、异议回复等文件。

这些在未来可能成为你洗清嫌疑、追究责任的关键证据。

尤其提醒一点:有些小贷公司明知不是你贷的款,还是不停发短信威胁,这就涉嫌骚扰和侵犯人格权了,你可以依法要求他们停止侵害,甚至索赔精神损失。


第五步:主动出击,修复信用

一旦确认是被冒用身份或系统错误导致的“伪逾期”,不要等它自动消失,要主动联系相关机构,要求:

  1. 删除错误贷款记录;
  2. 出具非本人借款的书面证明;
  3. 协助修复征信。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不良信息保存期限为5年,但从何时起算?是从纠正之日起算,也就是说,你越早发现、越早处理,对信用的影响就越小。


以案说法:李女士的“幽灵贷款”风波

去年,杭州的李女士突然收到某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短信,称她一笔8000元的贷款已逾期45天,再不还款将起诉,可她压根没注册过这个平台。

她先是慌了神,差点按短信提示转账“还款”,幸好她多留了个心眼,打了官方客服电话,结果被告知:系统显示确有其人借款,但人脸识别和银行卡都不是她的。

李女士立即报警,并向平台提交了身份证正反面、人脸识别视频和征信报告,平台调查后发现,有人用她的身份证照片在异地完成了“活体验证”——原来是她在某次扫码送礼品时,上传了证件照,被黑产利用。

平台撤销了贷款记录,并向她道歉,我们也协助她提起了民事诉讼,主张平台在身份核验环节存在重大疏漏,法院最终判决平台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技术再先进,也不能代替人工审慎;而普通人只要应对得当,完全有能力扭转被动局面。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一: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处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收到莫名贷款逾期短信,本质上是一场“信用保卫战”,你面对的不只是几条骚扰信息,而是背后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平台审核漏洞甚至刑事犯罪。

但请记住:法律站在你这边,只要你保持清醒、行动果断、证据齐全,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最后送大家三句话:

不轻信短信,
不盲目还款,
不放弃维权。

你的信用,值得被认真对待,别让别人的错误,毁了你的人生记录。

莫名其妙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借款利率怎么算?别再被低息忽悠了,一招看穿真实成本!
« 上一篇6分钟前
×
20
2025 10

莫名其妙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别慌,先搞清这5件事!

手机突然弹出一条短信,说你某笔贷款已经逾期,甚至还有“即将上报征信”“影响个人信用”之类的字眼?可问题是——你...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