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轰炸催收不断?贷款逾期后如何应对久发短信的合法反击战

金融债务35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条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采取法律措施。”刚删掉,半小时后又来一条:“系统提醒:剩余还款时间不足48小时!”接着第三条、第四条……像幽灵一样反复出现,频率高到让人崩溃。

这不是个别现象,近年来,随着信贷产品普及,贷款逾期后的“短信轰炸”成了不少借款人难以摆脱的噩梦,特别是那种来自非官方渠道、用词威胁、频繁发送的“久发短信”,不仅扰乱生活,更可能涉嫌违法。

短信轰炸催收不断?贷款逾期后如何应对久发短信的合法反击战

咱们不谈“怎么还钱”,而是从法律角度告诉你:当你的手机被催收短信攻陷时,到底哪些行为越界了?你有哪些权利可以保护自己?又该如何理性应对这场心理与法律的双重拉锯战?


“久发短信”背后的真相:催收套路还是合法提醒?

首先得说清楚,并不是所有催收短信都违法,正规金融机构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公司在合理范围内发送提醒信息,属于合同履行的一部分,比如银行通过预留手机号通知账单、提醒还款,这是合法合规的。

但问题出在“久发”这两个字上——长时间、高频次、带有侮辱性或威胁性语言的短信轰炸,这就踩到了法律红线。

举个常见场景:你因为失业暂时无力偿还某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逾期30天,起初还能接到礼貌的还款提醒,可到了第45天,手机开始“爆炸式”收到短信:

  • “再不还钱,我们已经把你的资料交给法务部,准备起诉!”
  • “通知家人、单位!后果自负!”
  • 信用已黑,这辈子别想再贷款!”

更离谱的是,这些短信每天发十几条,甚至凌晨两点还在推送,这种行为,早已超出了“提醒”范畴,变成了精神施压和变相骚扰


哪些短信内容属于违法催收?记住这三点!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民商事律师,我处理过上百起债务纠纷案件,根据实务经验,以下几种“久发短信”极有可能构成违法催收:

  1. 频率过高,干扰正常生活
    同一主体在一天内发送超过3条以上催收短信,且无实质内容更新(如仅重复“快还钱”),可视为恶意骚扰。 含威胁、恐吓或泄露隐私倾向**
    “再不还钱就去你家贴大字报”、“已通知你领导”、“曝光你身份证号”等,这类言辞已涉嫌侵犯人格权与隐私权。

  2. 冒充国家机关或虚构法律程序
    短信中谎称“法院传票已下达”“公安介入调查”,制造恐慌情绪,属于虚假陈述,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

✅ 特别提醒:即便你真的欠款未还,债权人也不能以牺牲你的人格尊严为代价进行催收。


以案说法|她被短信逼到抑郁,最终反告赢了公司

去年我代理了一个真实案例,当事人李女士因疫情断收,网贷逾期两个月,原本只是经济困难,结果某助贷平台外包的催收公司开始对她进行“短信围攻”——每天收到近20条消息,内容包括:

  • “老赖滚出来还钱!”
  • “你孩子上学的钱是不是也该考虑还了?”
  • “我们已经联系你前夫,让他知道你在外面欠了多少。”

最严重的一次,对方竟伪造了一份“律师函”图片发给她,声称三天内不还款将公开她的全部通讯录。

李女士长期失眠、焦虑,最终确诊轻度抑郁症,她找到我寻求帮助,我们调取了全部短信记录、通话录音,并向银保监会投诉该平台违规委托暴力催收。

法院认定该催收行为超出必要限度,侵犯了李女士的隐私权与人格尊严,判决催收公司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8000元,并书面道歉。

这个案子的意义在于:即使你有债务在身,也不意味着要承受人格羞辱,法律保护每个人的底线尊严。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是你维权的“尚方宝剑”

遇到“久发短信”,别慌,先记住这几条关键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短信骚扰债务人及其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等不当语言。

  •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这些条款不是摆设,只要你保留好证据(截图、录音、时间线整理),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律师总结|面对“久发短信”,三步走稳准狠应对

作为深耕金融纠纷领域的律师,我想告诉你:欠债确实要还,但绝不能用尊严买单。

如果你正遭遇“久发短信”的困扰,请立即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1. 全面取证,固定证据链
    把所有催收短信截图保存,按时间排序归档;如有电话催收,开启录音功能,这是后续投诉或诉讼的关键。

  2. 明确告知停止骚扰
    可通过书面函件或短信回复:“本人承认债务存在,但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骚扰、威胁及对第三方的信息披露,请贵方依法合规催收。”留下痕迹,便于日后主张权利。

  3. 多渠道投诉+必要时起诉
    向银保监会、人民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若造成严重心理伤害,可提起人格权侵权之诉,要求赔礼道歉与精神赔偿。

最后再说一句掏心窝的话:
人生总有低谷,一时还不上钱不可耻,可怕的是被恐惧吞噬理智。
法律从来不是只为强者服务的工具,它更是弱者手中那根能撑住尊严的拐杖。

你不必沉默忍受,你有权说“不”。


本文由资深执业律师撰写,结合真实判例与现行法规,旨在普及法律常识,提升公众维权意识,文中所述情形仅供参考,具体个案请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短信轰炸催收不断?贷款逾期后如何应对久发短信的合法反击战,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北京医保怎么报销?流程不清别慌,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
« 上一篇6分钟前
×
20
2025 10

短信轰炸催收不断?贷款逾期后如何应对久发短信的合法反击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条催收短信:“尊敬的客户,您的贷款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