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欠钱不还怎么办?催了无数次还是拖着不给,这3招最管用!
朋友、亲戚甚至合作多年的客户,当初信誓旦旦说“月底一定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一年,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见面就装傻,你心里憋屈又无奈——钱不多吧,咽不下这口气;真打官司吧,又怕费时费力还伤感情,可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时说得天花乱坠:“兄弟,就借一个月,月底一定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一年,电话不接,微信已读不回,见面就躲,你心里憋屈吧?又不好意思撕破脸,可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别急,今天我就以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身份,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当别人欠钱不还,到底该怎么要回来?不是让你去堵人家门口,也不是怂恿你动手,而是教你几招合法、有效、有分寸的方法,一步一步把钱拿回来。
很多人一开始都是好心帮忙,转账时连个备注都不写,事后对方赖账,你说“我转给你钱了”,他一句“那是我还你的”就能把你打发了。
所以第一步,不是催债,而是补证据。
没有证据的债权,就像没有锚的船,风一吹就散了。
很多人觉得“发律师函太狠了”,其实不然,一份专业的催款函,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态度的表达——“我不是好欺负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算了的”。
你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请律师代发,内容要简洁清晰:
“某某先生/女士:
您于2023年X月X日向本人借款人民币XX元,约定还款日期为XX,至今未还,现正式通知您,请于收到本函后7日内归还全部款项,否则将依法采取进一步法律措施。
此致
XXX”
这一招看似温和,实则心理压力巨大,很多人看到“正式通知”“法律措施”这几个字,立马就慌了,因为这意味着:这事已经从‘人情’升级到‘法律’层面了。
如果你已经催了、发函了,对方依然装死,那就别犹豫了——该起诉就起诉。
很多人怕麻烦,觉得法院门槛高、时间长,其实现在的民事诉讼流程非常便捷:
一旦判决生效,对方还不还?那你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他名下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房产、车辆……甚至可以把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黑名单”),坐不了高铁、贷不了款、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
这时候,往往不是你着急,而是他比你更急着还钱。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老李借给同事8万元,没打借条,只有转账记录,两年没还,催了无数次,对方就说“等项目回款”。
后来老李找到我,我们调取了所有微信聊天记录,发现有一段对话,对方说:“你那八万我记着呢,年底分红一起给你。” 就凭这一句,我们提起了民间借贷诉讼。
开庭时,对方还想狡辩说是“投资款”,但我们提交了完整证据链: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法院最终支持了全部诉求。
判决后一周,对方主动联系老李,全额还清,还多给了两千当“利息补偿”。
你看,有时候不是对方不想还,而是他觉得你不会动真格。只要你敢拿起法律武器,他就不得不面对现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明确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是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你都可以起诉。别等到五年后再想起来,那时可能就过了时效,想告都告不了。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判决生效后,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最后我想说:善良要有锋芒,友情也要有边界。
借钱本身是信任的体现,但当这份信任被辜负时,你不必一味忍让,合法地追讨债务,不是小气,而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记住这三步:
钱可以借出去,但不能“送出去”;人情可以讲,但不能被当成软弱。
你越是冷静、理性、坚定,越能让对方意识到:这事儿,真不是闹着玩的。
别再默默忍受了,从今天起,把该要的钱,一分不少地拿回来,你值得被认真对待,包括你的钱包。
本文由执业律师原创撰写,内容结合实务经验与法律规定,旨在普及法律常识,不构成个案法律意见,如遇具体纠纷,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别人欠钱不还怎么办?催了也没用,最后这招真管用!,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开口借钱时说得天花乱坠:“兄弟,就借一个月,月底一定还!”结果一拖就是半年、一年...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