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没借过钱也别慌,这5步教你精准反击!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叮”一声,弹出一条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XX平台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 可问题是,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甚至连那个平台听都没听过。 一瞬...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吃着饭、刷着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以免影响征信……”
一看金额,几万甚至十几万!可你压根没申请过这笔贷款,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问号:谁借的?哪来的?我的身份是不是被盗用了?
别急,先深呼吸,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个人信息泄露高发的今天,作为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条莫名其妙的逾期短信,慌不择路,结果越补救越糟,我就用最接地气的话,带你一步步理清思路,稳住阵脚,把这件事从“惊吓”变成“解决”。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会不会是我忘了?”或者干脆想着“先还了再说,别影响征信”,大错特错!
你没有义务为别人犯的错买单。
第一步,必须做的是核实信息来源是否真实,这条短信是谁发的?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某个你听都没听说过的平台?
你可以这么做:
如果官方系统查不到这笔贷款,那基本可以判断:要么是诈骗,要么是他人冒用你身份办理的“被贷款”。
什么叫“被贷款”?就是有人用你的身份证、人脸识别、甚至伪造签名,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办了贷款,等你还款时才发现,自己背了一身债。
这类案件近几年越来越多,尤其是通过一些线上借贷平台,审核流程宽松,骗子只需要一张高清身份证照片+一段几秒钟的人脸视频,就能完成“实名认证”。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一位农村大姐,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却突然收到某网贷平台的催收电话,说她借了5万块不还,她吓得整夜睡不着,差点去借高利贷还钱,后来我们调取平台数据发现,贷款申请IP地址在北京,而她三年都没出过县城,最终确认是身份信息被亲戚拿去“走流水”,结果对方卷钱跑了。
一旦确认自己没申请贷款却收到逾期通知,第一时间要怀疑身份是否被盗用。
如果你确认自己“被贷款”,别慌,按下面四步走:
保留证据
把所有短信、通话记录、催收信息截图保存,包括时间、号码、内容,这是后续维权的基础。
向金融机构正式申诉
联系放贷机构,说明情况,要求他们提供贷款合同、面签录像、人脸识别记录等材料,如果他们无法提供你本人操作的证据,就有责任撤销贷款。
报警立案
带上身份证、银行流水、短信记录等材料去派出所报案,案由写“冒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贷款诈骗”,拿到《受案回执》很重要,这是你“非本人操作”的法律凭证。
征信异议申请
如果这笔贷款已经上了征信,立刻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交异议申请,附上报警回执和申诉材料,要求更正不良记录。
去年,我接手一个案子:王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的征信报告上有两笔合计18万元的消费贷逾期记录,他从没申请过,也没授权过任何人使用他的信息,我们调查发现,贷款是在一个第三方助贷平台上申请的,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认证。
关键来了——我们申请法院调取了平台的人脸识别日志和操作IP地址,发现登录设备是陌生型号,且人脸识别比对分数极低(正常应高于95分,这个才72分),借款打款后立刻被转走,收款人是外地陌生人。
我们据此主张:平台未尽到审慎审核义务,存在重大过失;王先生无借款合意,不应承担还款责任,最终法院判决:贷款合同无效,删除征信记录,平台赔偿王先生精神损失费5000元。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技术漏洞不能成为伤人的借口,法律永远站在无辜者这边。
一条突如其来的逾期短信,可能只是技术失误,也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身份盗窃,但无论哪种,你的第一反应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记住三个关键词:
✅冷静—— 别慌,别乱点链接,别轻易转账。
✅核实—— 通过官方渠道查证,不轻信任何“客服”电话。
✅行动—— 该申诉申诉,该报警报警,法律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这个时代,信息就是身份,身份就是信用,守护好自己的名字,就是在守护你未来十年的房贷、车贷、工作机会和人生选择。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你没借的钱,一分都不该还;你没犯的错,一点都不能认。”
我是律师老陈,专注解决普通人身边的法律难题,如果你也遇到类似困扰,欢迎留言,咱们一起想办法。
突然收到贷款逾期短信?没借钱也别慌,先搞清这三件事!,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吃着饭、刷着手机,突然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我司的贷款已逾期,请尽快还款...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