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贷款逾期了?收到提醒短信别慌,先看懂这几点再行动!
“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汽车贷款已连续逾期3天,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并可能面临车辆收回……” 那一刻,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不是不想还,是最近真周转不开,可这条短信像一把刀,直戳心头——到底该不该...
最近你是不是也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即将于X日内到期,请及时还款,避免影响信用记录。”一看到这种消息,心跳是不是瞬间加快?脑子里开始盘旋着各种问题:现在手头紧,能不能晚几天还?逾期到底会怎样?会不会被起诉?上征信后还能不能翻身?
别急,我理解你此刻的焦虑,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一时疏忽或资金周转不灵,被一条短信“吓破胆”,结果越慌越乱,错上加错,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帮你把这件事掰开揉碎讲清楚——贷款即将逾期,不是世界末日,关键是怎么应对。
很多人一看到“逾期”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要坐牢了”,大可不必!先冷静下来,我们来捋一捋。
逾期≠违法,更不等于坐牢,大多数情况下,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贷、房贷、车贷等,属于民事借贷关系,只要你不是恶意骗贷、卷款跑路,一般不会涉及刑事责任。
但逾期确实有“三重打击”:
能不逾期就不逾期,但如果真快撑不住了,也千万别选择“失联”或“装死”——那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记住一句话:所有金融机构,都不想你变成坏账。
你按时还钱最好;还不上但愿意沟通,也能接受分期、展期;最怕的是你人间蒸发,最后只能走诉讼程序——费时费力还未必能全收回。
在收到提醒短信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客服或贷款经理,坦诚说明情况。
“我最近遇到点困难,工资延迟发放,这个月可能没法全额还款,但我不是不想还,能不能申请延期15天?或者先还一部分,剩下的分两期?”
很多银行现在都有“宽限期”“困难帮扶计划”“延期还款”等政策,尤其是针对疫情、失业、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只要你态度诚恳、提供合理证明(如医院诊断书、离职证明等),对方大概率会给你一条活路。
哪怕这次真的还不上全款,也要尽量做到“最低还款”或“部分履约”。
行动的意义,不仅是减少损失,更是向平台传递一个信号:我不是老赖,我在努力解决问题。
我曾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王,28岁,刚入职一家国企,他之前在某网贷平台借了8000元应急,后来换了工作,忘记还款日,逾期了42天。
平台没立即起诉,但把他逾期信息报上了征信,结果在政审环节,单位查到他有“不良信用记录”,直接取消录用资格。
小王来找我时几乎崩溃,我们赶紧联系平台,补缴欠款+罚息,并申请出具《结清证明》和《非恶意逾期说明》,同时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最终用了三个月时间,把这条记录标注为“已结清”并附上说明。
虽然最后没走到诉讼,但这份工作没了,教训太深。一次看似不起眼的逾期,可能悄悄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可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银行保险机构应建立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对客户提出的延期、减免、重组等合理请求,应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这些法条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你在面对压力时可以援引的“法律盾牌”。
最后我想说:成年人的世界,谁还没个手头紧的时候?贷款逾期不是道德瑕疵,也不是人生污点,真正决定你处境的,是你面对问题的态度。
收到“即将逾期”短信,别慌,别躲,更别信那些“征信洗白”“内部消除记录”的骗局。
正确的姿势是:马上联系机构 → 主动协商方案 → 尽量履约留痕 → 保留沟通证据。
信用像玻璃,碎了难复原;但只要你不放弃修补,它依然能透进光来。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永远站在理性与诚信这一边。
—— 一位陪你面对风雨的执业律师
贷款快逾期了怎么办?收到提醒短信别慌,这三步教你化险为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近你是不是也收到了这样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名下的贷款即将于X日内到期,请及时还款,避免影响信用记录。”一...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