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考核没通过?公司能随便辞退我吗?被优化了怎么办?
刚进公司,干劲十足,每天加班加点,结果三个月试用期一到,HR把你叫进办公室,轻飘飘一句:“综合评估下来,不太符合岗位要求,我们决定不转正。”你当场懵了——我明明按时完成任务,同事关系也不错,怎么就不合...
怀孕了本来是件开心的事,结果刚跟公司报备完,没过多久HR就找上门,说“岗位调整”“业务重组”,甚至直接让你“主动离职”?更离谱的是,有些人连个正式通知都没有,一觉醒来发现打卡权限被关了,社保也停了——这哪是怀孕,简直是“职场死刑”。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懵的:我啥也没做错,就因为怀孕就被辞退,合法吗?赔多少?还能不能回去上班?今天咱们不绕弯子,一条条给你掰扯清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除非你犯了严重错误(比如贪污、打架、旷工三个月),否则公司不能因为你“不适合岗位”“绩效差”“组织优化”这种理由把你开了。
可现实中呢?很多公司玩“软刀子杀人”:
这些,统统都是变相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上叫“推定解雇”,照样算违法!
这里分两种情况:
如果你还想继续干,可以直接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法院一旦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就必须让你回来,并且补发你被“放假”期间的所有工资+五险一金。
举个例子:小李怀孕6个月被劝退,她坚持打官司,最后法院判公司恢复她的职位,还补了8个月工资,将近12万,这不只是赔偿,更是对尊严的捍卫。
那就走赔偿金路线,违法解除的赔偿标准是:工作每满一年,赔两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的双倍)。
比如你在这家公司干了3年,月薪1万,正常辞退该赔3万(N),但因为是违法辞退孕妇,就得赔6万(2N)。
注意!这里的“工资”是指你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包括奖金、补贴、年终奖折算,不是只看基本工资。
别忘了还有生育津贴、产检假、产假工资这些权益,一分都不能少,公司要是连产假都没让你休完,那还得额外补!
2022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王女士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怀孕5个月时被告知“部门缩编”,让她“协商离职”,HR还暗示:“你现在走,还能拿点补偿;等公司正式裁员,一分钱都没有。”
王女士当时挺着肚子,压力很大,差点就签字了,但她冷静下来后咨询了律师,决定不妥协,她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恢复劳动关系并索赔。
结果呢?仲裁委查了公司所谓的“优化名单”,发现同部门男员工一个没动,唯独把她这个孕妇“优化”了,证据确凿,认定为歧视性解除,判决公司支付赔偿金、产假工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3万元,并且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后来还被写进了浙江高院的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法律不会因为你是孕妇就让你“忍一忍”,相反,它会因为你被欺负得更深,而给你更强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2条: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8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的,应当继续履行;不要求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赔偿金(即2N)。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7条:
用人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合同。
这些不是“参考意见”,是刚性法律底线,公司踩了,就要付出代价。
很多孕妇被辞退后第一反应是害怕、自责,觉得“是不是我太矫情了”“是不是我真的跟不上节奏了”,但我想告诉你:不是你不行,是有人想钻空子欺负你。
法律对孕期女性的保护,不是施舍,而是底线,你有权安心待产,有权拒绝不合理调岗,有权拿到每一分应得的报酬。
如果你正面临类似处境,请记住三件事:
1️⃣别轻易签任何文件,尤其是离职协议;
2️⃣保留所有证据:微信记录、邮件、考勤、工资条、产检证明;
3️⃣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越早介入,胜算越大。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工作不该成为你放弃尊严的理由。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站在你这边。
怀孕了本来是件开心的事,结果刚跟公司报备完,没过多久HR就找上门,说“岗位调整”“业务重组”,甚至直接让你“主...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