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催收短信就慌了?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不踩坑!

金融债务34秒前1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心跳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全是“完了完了,是不是要被起诉了?”“征信是不是全毁了?”“会不会上门抓人?”

别急,先深呼吸,作为执业十几年的律师,我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今天咱们不讲冷冰冰的法条堆砌,而是用大白话,带你理清思路,搞明白:贷款逾期后,那些让你焦虑的短信到底有多少是真的?你又该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收到催收短信就慌了?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不踩坑!

你要明白一件事:发短信的,未必是银行,也不一定是合法机构。现在很多贷款平台会把逾期账户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些公司为了施压,常常用“起诉”“报警”“上门”“影响子女”等话术制造恐慌,但请注意:大多数情况下,这属于软性施压,并不具备实际法律效力。

真正决定是否起诉的,是放款机构本身,比如银行或持牌金融机构,他们走司法程序是有成本的,不是你想的“一逾期就告”,一般只有金额较大(比如超过1万元以上)、长期失联、拒不沟通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走诉讼。

当你收到催收短信时,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恐慌,而是冷静判断信息来源和内容真实性,你可以做三件事:

  1. 查合同:翻出当初签的贷款协议,看清楚利率、还款日、违约责任条款,很多人口口声声“被高利贷”,结果一看合同,年化利率其实没超法定上限。
  2. 留证据:把所有催收短信、电话录音保存好,如果对方言语威胁、侮辱、骚扰家人,这就是违法证据,可以反制。
  3. 主动沟通:别玩失踪!哪怕还不上,也要打客服电话说明情况,很多银行对短期困难用户有“延期还款”“分期结清”等协商方案,你不说,人家默认你是恶意拖欠。

记住一句话:欠债确实要还,但合法权利也必须守住。


以案说法:小李的“恐吓短信”维权记

我去年代理过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因为疫情失业,信用卡逾期8个月,累计欠款2.3万,他每天收到十几条短信:“已移交公安机关”“将列入失信名单,子女无法上重点学校”“三天内不还,法警上门”。

小李吓得整夜失眠,甚至想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后来他找到我,我们第一时间调取了他的全部催收记录,发现发送方是一家注册地在异地的“信息科技公司”,并非银行官方渠道,更关键的是,短信中多次使用“公安介入”“子女连坐”等明显违背《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表述。

我们向银保监会投诉该银行违规外包催收,并向法院提起人格权纠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银行道歉并调整了催收方式,同时与小李达成了分期三年还款的协议,免除了全部违约金。

这个案子告诉我们:面对催收,沉默和恐惧解决不了问题,依法反击反而能争取转机。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写在白纸黑字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暴力、恐吓、侮辱、诽谤等手段,不得频繁致电干扰债务人及其联系人正常生活。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四倍,法院应予支持。

这些法条不是摆设,是你在面对不当催收时最有力的盾牌。


律师总结:理性应对,才是最好的自救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慌中做出错误选择,有人因为害怕,去借网贷还信用卡,结果陷入“以贷养贷”的深渊;有人干脆拉黑所有号码,最后真被起诉,被动应诉,失去协商机会。

我的建议很明确:
✅ 第一时间核实债务真实性;
✅ 保留所有催收证据;
✅ 主动联系正规渠道协商;
✅ 遇到违法催收,果断投诉或起诉。

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纵容越界的催收行为,你欠的,是一笔钱;但别人不能因此剥夺你的尊严和安宁。

真正的成熟,是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醒,在压力下依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别让一条短信,击垮你整个人生。

收到催收短信就慌了?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不踩坑!,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怎么样算轻伤?
« 上一篇5分钟前
360逾期哪里还?逾期还款的后果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 »27秒前
×
11
2025 10

收到催收短信就慌了?逾期后怎么应对最聪明,不踩坑!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