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疯狂群发催收短信?你的隐私权正在被合法侵犯!

金融债务33秒前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炸了,一条接一条的催收短信像潮水般涌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紧急通知:您的借款已被移交法务部门处理!”更离谱的是,这些短信不仅发给你本人,还莫名其妙地发到了你朋友、同事,甚至家人的手机上。

你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催收手段?错,这背后可能藏着一条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而你,正在成为被公开羞辱的“债务标本”。

贷款逾期被疯狂群发催收短信?你的隐私权正在被合法侵犯!


我见过太多客户拿着手机来找我,手指颤抖地翻着那几十条群发短信,眼里写满委屈和愤怒。“我只是晚了几天还钱,怎么就成了‘老赖’?连我妈都收到了催收信息,说我欠钱不还,她气得整晚睡不着……”一位30岁的程序员小李这样跟我说。

他因为突发阑尾炎住院,工资延迟到账,信用卡和网贷一共逾期了8天,结果呢?平台不仅把他拉进了“逾期用户群”,还在群里@所有人,公开他的姓名、欠款金额,甚至用他的案例“警示”其他借款人,更过分的是,系统自动向他通讯录里的十几个人发送了提醒短信,内容虽未直接说“他欠钱”,但话术模棱两可,“您认识的XXX目前存在信用异常,请注意交往风险。”

这不是个别现象,如今很多助贷机构、第三方催收公司打着“合规催收”的旗号,利用自动化系统批量发送带有心理压迫性质的短信,美其名曰“提醒”,实则是通过社会性施压逼迫还款,他们深谙人性弱点:怕丢脸、怕被误解、怕影响人际关系。

但问题是——这种行为,真的合法吗?


以案说法|张某诉某金融科技公司侵犯隐私权案

2022年,杭州的张某因网贷逾期12天,被某平台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向其妻子、上司及三位好友发送了多条“友情提示”类短信,虽然短信中未明确标注“欠款”“催债”等字眼,但使用了“账户异常”“信用预警”等暗示性语言,并附上了张某的手机号码。

张某认为名誉受损,家庭关系紧张,遂将该平台及催收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认定:即便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及其代理人也无权擅自向无关第三人披露债务人个人信息或进行变相公示催收,最终判决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并公开道歉。

这个案子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催收可以有力度,但不能突破法律底线;追债可以讲效率,但不能践踏人格尊严。


法条链接|这些红线你必须知道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 《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指出: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金协会发布)第13条强调:催收人员不得向与债务无关的第三方透露 debtor 的信息,不得采用骚扰、恐吓、侮辱等方式催收。

换句话说,哪怕你真欠了钱,对方也不能把你当成“反面教材”在熟人圈里传阅,那种“全城通缉式”的群发短信,早已超出合理催收范畴,涉嫌违法。


律师总结|别让一时逾期变成终身阴影

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我想告诉你三句话:

第一,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网暴式催收”摧毁生活秩序,很多人不是还不起钱,而是被铺天盖地的短信逼到不敢见人、辞职避债,最终雪球越滚越大。

第二,每一次不当催收,都是对你法律权利的一次试探,如果你沉默,它就会变本加厉;但只要你站出来维权,法律一定站在你这边。

第三,面对群发催收短信,请立即保存证据:截图、录屏、保留原始短信记录,必要时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或直接提起民事诉讼,你的沉默,换不来和平;你的行动,才换来尊重。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人格尊严,不容交易,在这个人人都可能遭遇困境的时代,我们捍卫的不只是自己的权利,更是整个社会应有的温度与底线。

你不是“待宰的猎物”,你是有名字、有尊严、有未来的普通人。
别让一条短信,定义你的人生。

贷款逾期被疯狂群发催收短信?你的隐私权正在被合法侵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离婚后多久受理?律师详解法院审理时间与注意事项
« 上一篇3分钟前
手背肌腱轻伤怎么判断?法律上如何认定?一文读懂!
下一篇 »14秒前
×
08
2025 10

贷款逾期被疯狂群发催收短信?你的隐私权正在被合法侵犯!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手机突然炸了,一条接一条的催收短信像潮水般涌来:“您已严重逾期,请立即还款,否则将...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