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因贷款逾期被起诉?一念之差,可能赔上全部信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手机一震,银行短信跳出来:“您本期应还款金额:XX元”,你看了眼余额,叹了口气,心想“再拖几天吧,下个月发工资就还”,这看似平常的一次拖延,背后却可能藏着一场看不见的风暴,你以...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气头上把对方告了,法院也立案了,可冷静下来一想,其实没必要闹到这一步?或者,双方私下已经谈好了赔偿方案,官司再打下去反而伤感情、耗时间?这时候,很多人会问一句:“还能撤诉吗?”
答案是:能,但不是你想撤就能撤。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撤诉”这件事,别看它只是动动嘴说“我不告了”,背后其实有一整套法律逻辑和操作细节,搞不清楚,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人以为,原告嘛,起诉是我发起的,那我想收回来不就行了?错了!民事诉讼一旦启动,就进入了司法程序,法院已经开始审查、送达、排期……这不是你家客厅里吵架翻脸又和好那么简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可以在判决宣告前申请撤诉,但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也就是说,撤诉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你手里,法院说了算。
什么情况下法院会不同意撤?
别等到开庭前一天才想起来撤诉,那时候法官可能已经烦了:“你早干嘛去了?”
黄金时机:立案后、开庭前。
这个时候,法院还没正式组织庭审,被告刚收到传票,情绪还没完全激化,调解空间大,撤诉成功率高,很多法院在这个阶段会主动询问双方是否有调解意愿,正好借机表达“我想撤”的态度。
如果你已经开庭了,还能撤吗?
理论上可以,但难度陡增,因为开庭意味着案件已经进入实质审理阶段,法院对争议焦点、证据都进行了调查,这时候你突然说“我不告了”,法官很可能会怀疑你是在逃避不利判决。
更聪明的做法是:
在开庭前主动联系承办法官或书记员,提交一份《撤诉申请书》,说明撤诉理由——双方已达成和解”“纠纷已自行解决”等,语气诚恳、理由合理,法院一般都会准许。
很多人以为,撤诉=这件事没发生过,错!
虽然案子结了,但以下几个“痕迹”依然存在:
特别提醒:反复起诉又撤诉,可能被列入“滥诉名单”,以后再打官司,法院会对你格外严格。
我代理过一个离婚案,女方因丈夫出轨愤而起诉,材料交上去两个月后,男方突然痛改前非,天天接送孩子、写保证书,还主动签了婚内财产协议,女方心软了,来找我想撤诉。
但我们发现——案子已经排期开庭,传票都寄出去了。
我立刻联系法官,解释情况,并附上双方签署的和解协议,法官一开始不太愿意:“都开庭了还撤?太不严肃。”
后来我们强调这是家庭矛盾,已实质性化解,且不涉及子女抚养争议,最终法院出具了《准予撤诉裁定书》。
关键点在哪?
动作快 + 理由正当 + 材料齐全。如果再晚两天,开庭铃一响,撤诉申请直接驳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
简单说:法院有权说“不”。
最后跟大家掏心窝子说几句:
起诉,是你维权的权利;
撤诉,是你智慧的体现。
但千万别把“撤诉”当成一种战术骚扰工具,今天告明天撤,后天又告——这样不仅消耗自己的精力,也会失去法院的信任。
真正成熟的处理方式是:
👉 起诉前想清楚,是不是非打不可?
👉 起诉后抓时机,在最合适的节点化解矛盾;
👉 撤诉时留证据,保留和解协议、沟通记录,避免对方事后翻脸;
👉 撤诉后做善后,该解封的解封,该道歉的道歉,彻底画上句号。
法律不只是对抗,更是沟通的艺术。
一句“我愿意撤诉”,比十页起诉状更有力量。
—— END ——
怎么撤诉?一念之差想反悔,还能撤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在气头上把对方告了,法院也立案了,可冷静下来一想,其实没必要闹到这一步?或者,双方...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