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未遂怎么处理?抓了人就没事了?这些后果你可能没想到

普法百科34秒前1

咱们今天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刺激”但其实挺现实的话题——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处理?

很多人一听“未遂”,第一反应是:“哎哟,没偷成嘛,那不就没事了?”
但真这么简单吗?法律可不这么想。

盗窃未遂怎么处理?抓了人就没事了?这些后果你可能没想到

我跟你打个比方:你看到路边一辆电动车没锁,钥匙还插着,你伸手去推,刚挪了两步,被巡逻的保安逮了个正着,你心里一咯噔:“我没骑走啊,也没卖钱,这算啥?”

告诉你,这事儿在法律上叫“盗窃未遂”,但它不是无罪释放的通行证,更不是“差点得手就不算犯法”的借口。

盗窃未遂,到底算不算犯罪?

先说结论:算!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属于犯罪未遂

重点来了——“已经着手”。
什么叫着手?就是你已经开始干了,不是光想想,也不是光在脑子里排练,比如你伸手去掏别人口袋、撬车门、剪防盗锁……这些动作一旦做了,哪怕最后没拿走东西,也已经被视为“动手了”。

举个例子:小李半夜翻墙进小区,撬开一辆自行车的锁,正准备推走时,被监控发现,保安赶来把他按住,自行车还在原地,他一分钱没拿到,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盗窃未遂。

虽然东西没偷走,但他已经完成了“撬锁”这个关键行为,属于“着手实行犯罪”,只是因为被抓才没得手。未遂≠无罪

那未遂是不是会轻判?

答案是:通常会从轻或减轻处罚,但不代表不罚。

法院在判案时,会综合考虑几个因素:

  • 你是不是真的“差一点”就得手?
  • 偷的东西价值多少?
  • 有没有前科?
  • 是初犯还是惯犯?
  • 被抓后态度怎么样?认不认错?

你偷的是辆价值3000块的电动车,数额较大,本来够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因为你没得手,属于未遂,法院可能会酌情减刑,比如判个八个月,缓刑一年。

但如果这是你第三次作案,前两次都因未遂被放了,这次又来,那法官可不会心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深”,照样可能实刑。

特殊情况:情节显著轻微,也可能不追究

法律也不是一刀切,如果情节特别轻微,社会危害性极小,公安机关也可能决定不予立案撤销案件

一个小孩子看到超市里一包糖没付钱就想揣走,刚放进兜里就被店员发现,当场归还,这种情况下,可能批评教育一下就放了,不会上升到刑事层面。

但注意,这是“例外”,不是“常态”,成年人、有预谋、目标明确的未遂行为,基本都会进入司法程序。


📚以案说法:那个“只差一步”的外卖小哥

2022年,杭州有个外卖员张某,送完单路过一家便利店,看见收银台抽屉开着,里面有一叠现金,他趁没人注意,伸手去拿,刚摸到钱,店主打了个喷嚏,他吓得立马缩手逃跑,结果被监控拍得清清楚楚。

警方调取录像后迅速锁定他,张某被抓后辩解:“我没拿走,就是想看看。”
但法院认定:你手已经伸进抽屉,且目标明确是现金,属于“已经着手实施盗窃”,只是因内心恐惧主动中止(这里其实更接近“犯罪中止”),加上金额不大、初犯、认罪态度好,最终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

这个案子说明:哪怕没拿走钱,只要行为暴露了非法占有目的+实际动作,就可能构成未遂甚至既遂边缘的犯罪。


⚖️法条链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也就是说,即使未遂,只要符合“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等情形,依然要承担刑事责任。


兄弟姐妹们,别以为“没偷到”就万事大吉,法律看重的是你的行为和意图,不是结果。

盗窃未遂虽然比既遂处罚轻,但它依然是犯罪记录的起点,一次未遂可能换来一次案底,影响就业、政审、子女前途……代价远比你想象的大。

如果你或身边人遇到了类似情况,别慌,但也别侥幸,第一时间找专业律师介入,争取从轻处理、退赃退赔、取得谅解,才是最稳妥的出路。

记住一句话:手伸出去的那一秒,就已经站在了悬崖边上。

别让一时贪念,毁了一生清白。

——一名不愿看到悲剧重演的执业律师

盗窃未遂怎么处理?抓了人就没事了?这些后果你可能没想到,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小偷刚伸手就被抓,没得手也算犯罪?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判?
« 上一篇6分钟前
×
03
2025 11

盗窃未遂怎么处理?抓了人就没事了?这些后果你可能没想到

咱们今天聊一个听起来有点“刺激”但其实挺现实的话题——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处理? 很多人一听“未遂”,第一反应...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