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刚伸手就被抓,没得手也算犯罪?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判?

普法百科34秒前1

走在路上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地伸手去掏别人口袋,结果还没摸到就被路人喝止,当场被抓了个正着,这时候很多人会问:“他都没偷成,这也能算犯法?”甚至有人觉得,“反正东西没拿走,顶多教育一下得了。”但现实是——哪怕一分钱都没拿到,只要行为已经构成“着手实施盗窃”,就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冤”,实则非常严肃的话题: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处理?

小偷刚伸手就被抓,没得手也算犯罪?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判?


盗窃未遂≠没事,法律眼里“动了念头”不算数,“动了手”才算!

很多人对“未遂”的理解停留在“没成功就不算犯罪”,但法律不是这么看的,刑法讲究的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换句话说,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想偷、有没有实际行动,才是定罪的关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王盯上地铁里一位乘客的手机,趁人不备悄悄把手伸进对方裤兜,可就在他指尖刚碰到手机的一瞬间,被旁边的乘客一把抓住,扭送到了派出所,手机原封不动,一分没丢。

从结果上看,确实“没偷成”,但从法律角度看,小王已经完成了盗窃的实行行为——他有明确目标、有具体动作、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即便未得逞,也属于盗窃未遂

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遂犯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但并不意味着免罚,也就是说,小王虽然没偷到东西,依然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以案说法:一次失败的“顺手牵羊”,换来七个月牢狱之灾

2022年夏天,杭州某商场监控拍下这样一幕:一名男子在试衣间外徘徊许久,趁店员不注意,迅速拉开旁边顾客放在椅子上的包,伸手去掏钱包,可还没等他把钱包拿出来,警报器突然响起(包内装有防盗标签),店员闻声赶来将其控制。

警方调查发现,男子张某有多次盗窃前科,这次虽未得手,但其行为已被完整录像,证据确凿,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已着手实施盗窃,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构成盗窃未遂,鉴于其有前科且属公共场所作案,社会危害性较大,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这个案子当时引发不少讨论:“一分钱没拿也要坐牢?”法官回应说:“法律保护的不仅是财产本身,更是公众的安全感,如果每一次‘差一点’都能轻易脱身,那谁还敢放心出门?”


法条链接:什么是盗窃未遂?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盗窃罪的基本构成: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特别注意:像“扒窃”“入户盗窃”这类行为,不要求数额达到标准,只要实施了,哪怕没偷到东西,也可能构成犯罪,所以张某那种在商场公然翻包的行为,即便未遂,照样构成犯罪。


律师总结:别以为“没得手”就万事大吉,法律红线不容试探

作为执业多年的刑事律师,我想告诉所有人:法律从来不以结果论英雄,而是以行为定是非,你有没有偷到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动过歪心思、有没有迈出违法的那一步。

盗窃未遂虽然可以依法从轻处理,但它依然是犯罪记录的一部分,会影响就业、政审、子女参军等人生大事,更关键的是,一次侥幸逃脱,只会助长侥幸心理,最终可能滑向更深的深渊。

所以奉劝那些还在“边缘试探”的人:手别伸,伸手必被抓;就算没抓到,法律的眼睛也一直亮着。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不只是为了避坑,更是为了在面对不法行为时,敢于站出来制止——因为你救下的,可能不只是别人的钱包,还有社会的公平与秩序。

别让“差一点”成为纵容的借口,法律面前,没有“差点犯罪”,只有“正在犯罪”。

小偷刚伸手就被抓,没得手也算犯罪?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判?,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分享举报
货车超载怎么算?一不小心就扣分罚款,搞不清标准等于自投罗网!
« 上一篇5分钟前
×
03
2025 11

小偷刚伸手就被抓,没得手也算犯罪?盗窃未遂到底怎么判?

走在路上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地伸手去掏别人口袋,结果还没摸到就被路人喝止,当场被抓了个正着,这时候很多人会问:“他...

点击复制推广网址:

下载海报: